中证网
返回首页

江阴银行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存贷款规模创历史新高 营收净利双增长

王珞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王珞)4月17日,江阴银行举办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2023年,江阴银行在规模体量、经营质效、资产质量方面呈现稳中有升的向好态势。

  在规模方面,截至2023年末,该行总资产规模达1860.30亿元,同比增长10.24%;存款总额1392.08亿元,较年初增长9.86%;贷款总额1153.52亿元,较年初增长11.85%,存贷款规模创历史新高。在经营质效方面,江阴银行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8.65亿元,同比增长2.25%;归母净利润达到18.88亿元,同比增长16.83%,营收利润双增;基本每股收益0.87元,同比增长16.8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12.55%,同比上升0.68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0.98%,保持稳定、优异;拨备覆盖率409.46%,远高于监管标准,风险抵补能力充足。此外,江阴银行资本充足率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在同业较高水平,2023年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均有所提升。截至2023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10%、一级资本充足率13.11%、资本充足率14.24%,分别较年初提升0.33个百分点、0.33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在资本方面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现改革创新优势  培育发展新动能 

  2023年,江阴银行坚守市场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支农支小”“做小做散”战略定位,加速推进绿色金融、场景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和网点转型,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积极发展新动能,助力金融强国高质量发展。

  江阴银行依托地域优势,聚焦绿色金融,紧紧围绕江阴“勇当全国全省双碳先行区”的战略目标,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创新,逐步构建以排污权、用能权、碳权、绿色项目特许经营权、绿色项目收益权、可再生能源补贴等作为融资担保手段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截至2023年末,该行母公司涉农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20.34亿元,普惠型农户贷款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1.30亿元。

  作为江阴本地网点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金融机构,该行充分利用网点资源,打造社保卡“高新全惠”工程,坚持以“高、新、全、惠”为目标定位,推动社保卡市民卡服务“一卡通”智慧惠民工程,深入践行普惠金融大文章。

  该行坚持改革创新,加大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和网点转型的推进力度,加快拓展数币应用场景,强化对数币个人钱包绑卡、企业钱包开立、数币代发、数币贷款以及数币收单商户考核力度,累计发放数字人民币贷款发放12.61亿元。

  2023年,江阴银行转变经营理念,制定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规划,以细分市场为基础,推动差异化服务,打造管理平台,积极对接业内先进科技公司,序时推进用户行为分析、智能营销中台、财富管理、代销资管等系统建设,并搭建财富团队,建立涵盖财富经理、理财经理、家庭金融顾问的财富专业化团队,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推动财富业务发展。

  此外,该行升级网点运营模式,准确定位网点功能、合理配备智能机具,优化智能“云柜”,打造智慧柜面运营新模式,今年以来通过“云柜”办理业务近8万笔;布放智能柜员机121台。围绕数字化转型要求,该行重塑厅堂营销模式,探索构建“智慧化、协同化、定制化、移动化”的厅堂服务一体化体系,有效提升运营效率;打造“圆鼎家园”品牌,围绕省联社“圆鼎家园”品牌建设要求,持续探索“一行一品”创建思路,不断激发网点运营活力、提升网点竞争力。

  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打造科技智慧银行

  2023年,江阴银行坚持金融科技赋能,以金融科技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谱写数字金融大文章。

  该行聚焦“智慧银行”,围绕“科技赋能”“风险防控”“数据治理”三大目标,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为主线,夯实“科技+数据”双轮驱动的高质量业务发展模式。

  数字化转型有力赋能江阴银行线上产品体系的拓展,场景金融建设加速推进。一方面,该行升级微信营销小程序、搭建线上收银台等;另一方面,同步升级迭代“江小鱼”等特色产品、整合升级手机银行功能、优化数字工会场景、智慧物业缴费场景,实现有效信贷需求场景全覆盖、业务营销业务全覆盖。截至2023年末,全行手机银行客户突破100万户,月活跃客户数超38万户,移动支付价值客户数超40万户,线上贷款规模突破20亿元,储蓄存款总额突破800亿元,零售转型成效显著。

  数字化手段亦助力了江阴银行重塑厅堂营销模式,探索构建“智慧化、协同化、定制化、移动化”的厅堂服务一体化体系,有效提升运营效率。与此同时,该行依托科技优势不断加强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和统一授信管理平台建设,多维度挖掘大数据风险管理应用场景,提升风险管理智能化水平,促使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在1%的优异水平。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