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春走基层|“无声”烧饼 无声的爱

新华社

  

  ↑1月25日,郑章勤驾驶“无声”烧饼餐车行驶在马路上。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没有声音,没有言语,买卖过程全靠手势交流。在安徽省合肥市地铁2号线汽车西站D出站口外,有一辆特殊的“无声”烧饼餐车。

        摊主夫妇郑章勤和项燕菲都是聋哑人,他们在2013年结婚并育有两个儿子。夫妻二人虽然残疾,但坚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 

        2016年,郑章勤的大儿子郑未来突发急性白血病,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为了给孩子治病,夫妻二人卖掉了婚房、汽车,还欠下了外债。幸运的是,经过治疗,孩子的病情好转,目前已经进入恢复观察期。 

        为了照顾生病的孩子,郑章勤夫妻俩放弃外出。2019年,郑章勤在朋友的介绍下学做烧饼,经营起“无声下塘烧饼”餐车。早上五点起床,夜里十一二点睡觉,无论刮风下雨,郑章勤坚持每天出摊三次。 

        近些年,郑章勤一家受到社会各方的帮助,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汪堰村村委会帮他们申请了低保,合肥高新区城管执法大队蜀麓中队为他专门划定地铁口的摊位,爱心市民经常照顾他家的烧饼生意。“接受了这么多的关心,我也要更加努力,给家人更好的生活。”郑章勤表示。 

        目前,大儿子郑未来已经上小学一年级,小儿子也四岁了,郑章勤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两个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他们相信,只要尽力奋斗,生活会越过越好。 

  

  ↑1月25日,郑章勤的两个孩子在床上玩耍。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月25日,郑章勤在餐车内制作烧饼。

  

  ↑1月25日晚,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后,郑章勤一家在一起吃晚饭。

  

  ↑1月25日,一名行人从“无声”烧饼餐车前经过。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月25日晚,郑章勤和项燕菲夫妻在餐车内售卖烧饼。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月25日,结束中午的售卖后,郑章勤在餐车内吃烧饼。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月26日,郑章勤在“无声”烧饼餐车内售卖烧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月25日,项燕菲用手势和顾客交流。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月25日,郑章勤准备将制作的烧饼放入烤炉。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月25日,郑章勤在烤炉内升起炭火。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月26日,郑章勤在餐车内制作烧饼。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月25日,郑章勤辅导大儿子郑未来写作业。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月25日,郑章勤向购买烧饼的顾客伸出大拇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月25日晚,回到家后郑章勤在餐车内和面,为第二天出摊做准备。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