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出清商业保理业务 巨轮智能遭遇业绩阵痛

吴绵强 第一财经

  巨轮智能此次亏损的主要原因还是剥离旗下商业保理子公司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加之2021年原材料价格上涨,海外疫情导致出口销售收入不及预期等因素导致。

  1月28日晚间,巨轮智能(002031.SZ)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称,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3.6亿元~5.3亿元,较2020年亏损额(1.6亿元)明显扩大;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则为0.8亿元~1.2亿元,较2020年(1.854亿元)有所收窄。

  作为A股首家上市的轮胎模具开发制造企业,巨轮智能此次亏损主要是因剥离旗下商业保理子公司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原材料价格上涨、海外疫情导致出口销售收入不及预期等因素所致。

  亏损背后

  巨轮智能的主要产品包括轮胎模具、液压式硫化机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而公司产品采取订单式生产方式,汽车轮胎装备生产周期较短,产销率较高;智能装备产品主要为成套定制化产品,产品交付受客户生产车间改造等因素影响,交付周期较长。因此,在这一业务模式的主导下,巨轮智能选择跨界金融。

  2016年,为提升自身的持续盈利能力,平抑业绩受上下游产业景气度的影响,巨轮智能收购并增资获得和信(天津)国际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下称“和信天津”)51%股权。彼时,巨轮智能称公司将加快形成轮胎模具、液压式硫化机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生产和销售与金融服务“产融结合”的业务结构。公司的收入来源也将由上述主业拓展到商业保理等金融业务领域。

  但是,“类金融”业务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若没有专业的风控团队管理,可能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潜在安全隐患,伤害股东权益。近年来对于商业保理、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监管趋严,上市公司纷纷开始剥离商业保理业务。

  在此大背景下,巨轮智能选择出售上述保理子公司股权,以回笼现金。2021年9月,巨轮智能公告,拟采用在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形式出售和信天津母公司天津讯盈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津讯盈”)100%股权,以天津讯盈评估基准日2021年6月30日股东全部权益8.68亿元为参考,首次挂牌底价不低于8.68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天津讯盈股权。

  上述交易最终在2021年底完成。2021年12月31日,巨轮智能称,经过三轮挂牌期满后,广东睿翔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此次股权转让符合条件的唯一受让方,受让价格为5.52亿元,并与受让方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

  “公司因此需相应确认损失3.8亿元(未经审计)。该项损失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巨轮智能在2021年业绩预告公告中称。

  据一位此前在商业保理业务领域从业的人士透露, “随着监管层逐步加强对商业保理业务的监管,且对市场准入、退出都有明确的要求,巨轮智能应该是在监管压力下,急于剥离保理业务,不然不至于这个价格。”

  记者发现,上述商业保理资产业绩还算稳健。2020年度和2021年半年度,天津讯盈营收分别为8.28亿元、4.6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5693.14万元;净资产分别为13.41亿元、13.98亿元。且资产无任何抵押、质押,以及冻结等司法措施。

  “公司在报告期内成功将风险较大的类金融业务彻底剥离,减值风险一次性完全释放。保理业务的剥离会让公司存在短暂的财务报表阵痛期,但是转让之后,公司将可以快速回笼资金,重新投入自身擅长的汽车上游设备和工业机器人,以聚焦主业。”巨轮智能董秘办人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主营业务面临考验

  从巨轮智能的主要产品特点以及结构来看,一方面是装备制造业务,需要大量的金属、橡胶等原材料,另一方面公司产品出口海外,需要通过航运的形式,将产品销售到境外。在去年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费持续飙升的情况下,公司的业绩也受到拖累。

  在2021年业绩预告中,除了出清商业保理业务亏损外,巨轮智能还表示,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导致产品销售成本上升较多。同时,受海外疫情影响,产品出口海运不畅且出口运费飙升,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公司的出口销售收入因此不及预期、营业成本上升。

  2021半年报显示,巨轮智能的主营业务为汽车轮胎模具及相关装备制造、现代服务行业、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占营收比例分别为:50.75%、41.43%、6.3%。

  从2020年经营业绩来看,巨轮智能的海外销售占据了公司收入的一大部分。2020年营收16.78亿元,其中,国外销售收入4.75亿元,国内销售收入11.47亿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