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惠民保去年新增客户约1亿人 专家提出四方面建议

证券日报

  “网红”惠民保已经“走进”了目前正陆续发布的部分地方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例如,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或总结惠民保工作成绩,或对推动该项工作进行安排。

  与此同时,记者获悉,众托帮公司根据银保监会、各地医保局、保险公司以及地方惠民保官方运营平台进行统计,去年全国约有1.4亿人参加惠民保,比2020年的4000万人增加了1亿人。惠民保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要提升惠民保的可持续性,还必须正视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完善升级。

  明显降低群众医药负担

  惠民保是由地方政府牵头、保险公司承保,面向医保参保人员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2015年在深圳首创,并于2020年井喷,成为“网红”产品。这一年也被业界称之为惠民保元年。

  在今年的部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出现了惠民保的身影。“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支持推出广受市民欢迎的普惠健康保险。”北京市政府在总结2021年工作时指出,普惠健康保险有力有效保障民生,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江苏省政府在总结去年工作时提到,“推出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普惠性商业医疗保险,群众医药负担明显降低。”浙江省政府则在2022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中提出,要完善大病、慢性病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从实际情况来看,根据北京普惠健康保官微消息,截至去年9月30日24时个人投保通道关闭,有301.51万人成功参保。同时,根据众托帮公司统计数据,去年浙江有10个城市推出惠民保,其中,杭州西湖益联保的参保人累计超470万人,江苏既有全省版也有城市版产品。

  “惠民保相关内容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意味着政府重视该项工作,更是具体方案落地的保证,也为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政府背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惠民保是多层次保障体系下的重要构成,有利于弥补医疗保障缺口,实现福利的提升。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惠民保是政策红利与制度创新的结果,也是保险业自我压实责任、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保障需求的大胆探索。

  覆盖面持续扩大

  谢远涛认为,惠民保在全国快速发展有四方面主要原因,第一,从宏观层面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慢病低龄化和低生育率等问题加剧,医保支出长期面临收支平衡压力,惠民保既能与医保紧密关联,充分发挥其社商融合的特性,又能借助市场手段,满足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二,从需求层面看,人们对健康保障的需求日益增长,但购买能力并不均衡,看病自付比例依然较高,惠民保以其价格优势和投保条件优势,被快速广泛接纳也就水到渠成。第三,从供给层面看,商业健康险亟待积极转换思路,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拓展保障人群,探索与其他健康行业的合作,实现保障人群覆盖范围的实质性扩展。第四,从技术层面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惠民保的宣传推广和精准触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也让精准定价、理赔直付等成为现实,进一步加深了民众感知度。

  “预计惠民保的覆盖面还会继续快速扩大。医保已经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作为医保的重要补充,惠民保也会有极广泛的覆盖面基数。”谢远涛表示。

  中再寿险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从政府角度看,推出惠民保,可以在不增加财政额外支出的前提下,提升市民医保待遇水平。因此,部分城市医保管理部门要么为惠民保背书,要么在医保数据资源方面给予支持;从保险公司角度看,惠民保本质上是商业保险,在获得政府支持的情况下,无论是产品本身的销售、客户拓展还是对企业品牌的宣传等都大有裨益;此外,第三方服务公司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积极性很高。这三方面共同促成了惠民保的快速发展。

  可持续性最受关注

  尽管惠民保发展速度很快,但其运营中的一些问题也已逐渐暴露。对此,银保监会去年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今年1月11日发给人身险公司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的报告也对相关风险进行了预警。

  上述报告指出,近年来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在各地快速发展,但该类业务由于不进行核保、统一费率、产品大都为短期险,可能因为参保人逆选择导致项目不可持续,同时部分地方政府部门还设置了业务最低赔付水平要求,险企很可能出现亏损,降低后续参与积极性。

  以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为例,从保障生效至2021年年底的半年时间里,其赔付总金额达3.78亿元,而其累计保费收入约8.26亿元,赔付率达45.76%,月均赔付率为7.6%。“即使后续赔付率不再上升,满期赔付率预计也将达到85%,再考虑到运营成本,很难保本微利。”谢远涛分析道。他表示,基本医保以收定支,全国整体赔付率约85%,商业医疗保险的赔付率约为70%。惠民保由商保机构自负盈亏,不保证续保,考虑到定位,他建议赔付率控制在75%至80%为宜。“过低或过高的赔付率均非良性结果,可能使民众获得感不足,或放大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他表示。

  谢远涛认为,惠民保还存在其他运营风险,例如,部分地区惠民保参保率较低,会让保费资金池规模不足,运营成本不能有效摊薄,险企风险难以把控,可能将产品引入“死亡螺旋”。同时,惠民保的普惠特征决定了商业保险机构参与这一项目的当前收益比较有限,这要求险企结合自身的市场策略和偿付能力做出科学安排,不能一味跟风承保。此外,他表示,目前仍有接近30%的惠民保没有明确的政府参与或指导,但在宣传过程中存在部分误导行为,这容易引发公信力与信任危机。

  对此,谢远涛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加速社商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例如,通过个人医保账户付费投保,既能促进惠民保扩面,又是政府背书的重要方式;二是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对惠民保的产品设计定价、市场销售宣传、保后服务兑现以及承保风险管理等的监督和引导;三是联合保险机构与医药企业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搭建统一、开放的惠民保服务平台,汇总产品和服务通道;四是险企应确保依法合规,切实提高服务效率与风控水平。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