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两中小险企围绕股东特色做文章 综合成本率很“出位”

刘敬元 证券时报网

  目前,久隆保险和铁路自保公司披露了2021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报告数据显示,二者2021年综合成本率分别为85.79%、85.77%,远好于财险行业整体,更优于中小险企整体。这两家险企均不以车险业务为主,代表了一类中小险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模式,一位中小财险人士对此评价称“依托股东单位,稳步发展”。

  综合成本率低于86%

  久隆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称“久隆保险”)和中国铁路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简称“铁路自保公司”)的上述综合成本率数据各来自其2021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目前,共计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披露了该报告,但绝大多数公司未披露这一指标。

  具体看,久隆保险2021年综合成本率为85.79%,好于2020年的90.85%。其中,综合费用率39.09%,综合赔付率46.71%,均较2020年呈现下降。

  铁路自保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也在2021年得到进一步优化,为85.77%,2020年则达90.76%。

  这两家公司的综合成本率显著优于行业整体水平。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2020年财险业综合成本率已超100%,达到100.9%。业界预计,2021年行业大概率为延续承保亏损的状态。据中金公司研报引用的数据,财险业2021年前三季综合成本率为101.0%。

  综合成本率是财险业的重要指标,反映财险承保效益,成本率超过100%意味着承保业务亏损,低于100%则代表承保盈利。

  在披露最新偿付能力报告的75家非上市险企中,铁路自保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仅能排到中下游,久隆保险更是处于倒数前几的位置,两家公司的综合成本率显然不能代表为数众多的中小险企。事实上,中小财险公司不少处于承保亏损状态。

  在我国财险业中,“人太平”三大家地位稳定,长期占据65%上下的市场份额,其余80多家财险公司则分享其他市场。在以车险为主的同质化竞争模式下,大型险企具有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中小险企则靠费用投入维持业务规模,成本率居高不下,不少公司综合成本率连续高于100%。

  中金公司2022年保险行业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财险行业仍难以实现整体承保盈利,大公司的竞争优势将持续提升,行业承保盈利进一步向头部公司集中。

  “小而美”如何炼成

  作为中小险企,取得良好业务效益的关键在哪里?

  就久隆保险的业务模式来看,华东地区一家中小财险公司人士分析称,主要是依托股东单位,稳步发展业务。而对其他中小险企来说,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股东条件,事实上不太容易走这样的路。“目前来看,财险公司股东资源或者政府业务优势十分重要,否则在车险综合改革后很难过。”该人士说。

  从成立时间和业务规模看,久隆保险和铁路自保公司在财险业中都排不到前端,二者共性在于聚焦某一领域业务。

  久隆保险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亿元,总部位于珠海横琴自贸区,是银保监会批准的服务于装备与装备制造行业的专业保险公司,股东包括三一集团、珠海大横琴集团、珠海铧创投资管理公司等13家企业。

  2020年,久隆保险实现年度保费收入2.05亿元。2021年,据偿付能力报告数据统计,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为1.22亿元,同比出现下滑;2021年净利润为5736.8万元。

  铁路自保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金20亿元,定位于打造国铁集团专业风险管理平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49%。

  据偿付能力报告数据初步统计,铁路自保公司2021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05亿元,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29.8%。

  自保公司是做股东业务的典型。目前,国内自保公司共4家,除了铁路自保公司,还有中石油专属财险、中远海自保、广东能源自保等。

  在财险业人士看来,围绕股东产业布局做业务,不仅可以基于对产业的深刻理解而具有业务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上的优势,还往往可以做“小而美”,有相对精简的部门和较少的人员设置。

  以久隆保险为例,据其官网信息,该公司目前高管人员仅4人,包括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审计负责人、合规负责人,在保险公司的高管队伍对比中属于人员较少的。另外,久隆保险所设部门也仅10个,包括总经理室、董事会办公室、审计部、法律合规部、财务部、 信息技术部、理赔服务部、人事行政部、资产管理部、运营部。一般财险公司往往还要设立诸如车险部、财险部、健康险等数个业务部门。

  与此同时,数量不少的外资财险公司,也属于规模不大但效益较好的类型。“他们依托自身股东背景和客户群体,只做这类业务,品质管控很好。”一位财险人士称。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