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角力高端创新资源 中西部6城争相建设科学城

李果21世纪经济报道

  中西部地区以科学城建设为核心的科技要素正在聚集。

  日前,重庆宣布将以大学城为中心,联动周边区域共同建设重庆科学城。这是中西部第六座宣布建设科学城的城市,此前,成都、贵阳、武汉、合肥、西安均布局了相关项目。

  12月5日,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彭劲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科学城是承载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科学研究、创新应用研究的一类特殊区域,在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环境、整合创新资源、汇集科学人才等方面具有一般开发区、工业园区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

  多地布局科学城

  重庆建设科学城被认为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1-10月,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2%,低于全国平均4.7个百分点。这仅是今年以来重庆经济的一个缩影,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提高创新能力,是推动重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进一步讲,重庆科学城的发展规划是以智能产业为主导,构建重庆创新版图,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地,致力于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创新门户。

  对此,重庆大学教授王林表示,科学城的建设,可以让重庆从原来的传统的制造业基地,提升到智慧化智能化为推动,以科学来为引领的未来城市,使重庆通过科学的助攻来打通创新到创业的通道。

  而从整个中西部观察,目前对于科学城的布局亦如火如荼。如中西部地区科创整体实力最高的5个城市:武汉、成都、重庆、西安和合肥,均布局了科学城。

  如从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观察,武汉以2827家排名中西部第一,而从R&D投入强度观察,则西安以4.28%的占比排名第一。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科学城进行布局时,这些地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经展现出了较强的实力。

  如根据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武汉东湖高新区、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别排名全国第5、6、8位。

  而在此背景下,另选它址新建科学城,其意义何在?通过对比上述科学城的规划,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与以贴近市场运用为主的高新技术园区企业所不同,科学城主要聚焦于新科学技术的研发上,其重点是放在打造全国一流的基础科学研究基地、以及尖端技术原始创新中心方面。

  如《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合肥将建设滨湖科学城,其中包括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教育科研区和成果转化区,从而打造国家实验室和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窗口。

  10月9日上午,合肥滨湖科学城揭牌。当地主政官员称,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是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大支撑,是集聚安徽高端创新资源,将促进合肥乃至安徽省创新驱动发展。

  11月13日,西安科学城启动建设,规划约19平方公里,将以中科院西安科学园为核心进行建设。在启动仪式上,西安市主要领导表示,科学城将与当地正在发展的“硬科技”结合发展。

  成都于2015年启动建设科学城,目前这里已经聚集了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诺基亚通信(成都)有限公司等。

  “成都将天府新区最核心的地段-兴隆湖畔给了科学家”。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的一次采访中,成都天府新区相关官员如是说,他认为,这代表了政府对科技、科学家的重视程度。

  科学城建设3.0时代

  而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观察,彭劲松表示,科学城已经脱离了原先的产城分离模式,即从第一代单纯科学研究为主的卫星城市形态、第二代以高科技与产业促进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区形态,向第三代过渡。

  “而目前国内布局的科学城,主要为第三代科学城”,彭劲松表示,其主要的特点是已经脱离了纯理论和基础科学研究的试验场域的单一属性,发展成为大城市“科、产、城”深度融合的新城区。

  以重庆为例,近日发布的《重庆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以科学城为智核,以发展智能产业为主导,联动九龙坡、北碚、江津和璧山,形成西部“智能谷”。

  事实上,如果科学城的选址仅考量区域的科创实力,则在重庆市区域内部,大学城所在的沙坪坝区一直有较明显优势。如在2017年,沙坪坝区的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08%,高于重庆全市1.29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43件,为重庆市第一。

  而依托于该区域内的高校资源和科技园区集中的特点,重庆沙坪坝区一直有建设科技创新城的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沙坪坝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个任务安排,即是“以重庆科技创新城建设为抓手,推动创新发展”。

  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府称,“创新是我区产业提升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要全力打造重庆科技创新城,努力建设西部创新基地”。

  而根据最早的规划,重庆市沙坪坝区希望联合当地科委,采取“科技创新城+高新产业园”的联动模式,打造“重庆科技创新城”。

  但在日前公布的重庆科学城的规划中,则将上述范围扩大到了九龙坡、北碚等区域。

  对此,彭劲松认为,这也契合了重庆的城市发展战略。“经历15年的开发建设,重庆西部区域到达了一个阶段性发展天花板,因此需要依托科学城建设,汇聚创新要素,促进城市经济品质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