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珠三角外贸迎采购小高潮 工厂加班抢舱发货

唐维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唐维

  “5、6月份开始忙起来了,7月中旬订单明显增多,迎接圣诞季。”在深圳从事了十多年外贸业务的李女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的经营情况,相比疫情前,恢复了六成左右。

  全球疫情蔓延叠加扑朔迷离的贸易形势,国内外贸企业一季度近乎停摆。今年已走过三分之二,外贸企业在这“多事之秋”的复苏情况如何?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珠三角多家外贸企业及业内人士。其中,记者从深圳多个货代公司处了解到,目前海外各主要贸易国家都已通航,其所在公司的外贸出货量增加了三成至六成不等。但受疫情影响,柜少,航期缩减太多,舱位十分紧张。

  “好像抢柜一样的。”一名外贸从业人士表示,“感觉到处爆仓,我们都订不到舱。”

  有船运业内人士预测,订舱难问题暂时难以改善,且越往后越难,10月起欧美航线、日本航线等都可能一舱难求。

  外贸业务逐渐复苏

  李女士主要经营消费电子产品销售,产品通过亚马逊销往欧美市场。“年初那几个月原有的产品业务基本都瘫痪了,也不能干等着,就积极开发疫情期间热销产品线,下半年业务复苏,按照这样的势头下去,今年的生意勉强还过得去,没有当初想像的那么惨。”

  李女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疫情以来,成本有所上升,主要是物流成本,她本人公司的货品主要通过空运,成本增加了3%~5%,利润空间变小了。“疫情下,肯定没办法跟客户谈涨价的,这个成本上升的压力只有我们自己扛下了”。

  赵先生的情况更为乐观。他所在工厂位于东莞,有150余人,主要从事机械设备业务,出口、内销各占一半。他表示,海外客户陆续复工复产,工厂出现了采购小高潮,现在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订单已经排到11月。

  在谈及应对疫情的措施时,他介绍,疫情期间,工厂进行了内部调整,有过一小段时间的双休,稍微降低生产效率。

  销售模式上,工厂做了一些小小促销模式和分期付款模式,以减轻客户的购买压力。此外,利用这个疫情业务量减少的空当,大力整顿提升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是加大技术革新的步伐,开发新机器,发展新技术。

  “这也是我们疫情后还可以增加销量的最重要法宝。”赵先生表示,目前工厂已经开启加班模式,复苏程度超乎想象。

  数据也证明复苏态势良好。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05万亿元,同比下降0.6%。最近几个月来,进出口贸易的降幅持续收窄,已接近“转正”。特别是刚刚过去的8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88万亿元,已呈现正增长,而且增幅达到近年少有的6%。

  运费上涨 一舱难求

  “明天还没有舱吗?那最快什么时候有?好,麻烦你想想办法,我们客户催得很急啊。”挂上电话,廖老板摇摇头,看来还是出不了货。

  廖老板在深圳经营外贸音箱超过15年,大风大浪见过不少,记者今年4月采访他时,他还非常悲观,甚至动了卖房子退休养老的念头,不过最近他已经完全恢复了斗志。

  “这段时间还不错,连续接了几个大单,还好上半年没裁员,现在天天加班加点,就是出不了货恼火。”他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现有订单排到了9月,还有一些单在谈,业务量倒是不愁了。但是现在不光运价涨了很多,而且货柜很难提,出货困难,客人都在催货。

  黄金9月,正是出货旺季,往年船公司此时将开始增加运力。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贸易趋缓,各大船公司采取保守经营,继续缩减航线运力,减少船期。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马士基、地中海、赫伯罗特等船公司公布了10月的停航计划,以亚欧市场为主。

  此外,由于中国率先控制了疫情,而海外部分国家、地区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现在从中国出口的柜量慢慢在增加,而国外进口到中国的柜量减少,导致船公司出现了国外返程空船、亏载的情况。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运价上升。

  9月5日,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达到了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的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月度报告显示,8月市场运输需求表现良好,部分航线爆舱甩货现象频现。受此影响,多数远洋航线订舱运价逐周上涨。此外,油价自4月触及今年最低水平以来,已上涨近55%。

  出口转内销有待拓展

  9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挂出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帮助外贸企业纾困,向外贸企业提供优质便利服务。

  出口转内销,一方面可以帮助出口企业度过危机,另一方面也是在执行双循环战略,扩大内需,促进国内消费市场发展。

  那么,外贸企业转内销的可行性如何?又面临哪些难点、痛点呢?

  “出口转内销?不考虑,我们没有任何优势,竞争不过别人。”廖老板表示,这十几年他的渠道关系全部建立在外贸,在内销方面没有布局,白纸一张,在消费电子这种充分竞争的行业,从零开始重新建立渠道的话,非常困难。

  “我们当年做出口,本身就是跟国内市场差异化发展,比如说售价15块一个的蓝牙音箱,出口到非洲国家,有市场,受欢迎,但在国内是没人要的。”廖老板说。

  多位外贸从业人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市场就这么大,大家都来转内销,利润将下降很快。

  深圳大学博士后杨海波表示,“出口转内销”的困难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出口产品与国内需求的匹配度不够,这反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我国出口的产品既有面向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比如在非洲智能手机市场上占据销售霸主地位的传音手机(总部在深圳)专门针对非洲人的肤色、偏好设计。二是需求是以可支配收入为前提,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大量产能涌入会冲击以内需为主的企业,对国内市场存量部分形成较大压力,甚至引发一定程度的价格战,造成市场混乱局面。三是习惯问题。部分做外贸的商家表示在某种意义上说,做外贸比做内销单纯一些,要是转做内销,在短期难以适应,还需要重新建立销售网络与人际关系。

  记者从相关政府部门人士处了解到,目前珠三角多个地区已将积极引导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列为下半年工作的重点,措施包括组织企业参加展会,协助企业对接内销品牌、电商渠道、大型商超等。

  政策如何助力

  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贸易争端不断升级,可以预期,外贸企业仍将面临复杂又严峻的困难局面,政企应该如何携手共渡难关呢?

  “其实对于外贸企业来说,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比如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反全球化思潮盛行,比如最近人民币汇率连续上升,这些对于外贸企业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空。这些因素,也不是政府可以干预得了的,所以主要得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一位资深外贸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谢女士是一位德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厂位于广州。她表示目前业务量相比疫情前恢复了五成左右,工厂的策略是减时减薪,控制成本节省费用。她说:“德国那边被减时减薪的同事,会得到德国政府补贴的工资。”

  赵先生则希望针对外贸业务受损严重的企业,出台精准减税或者补贴政策,“今年大家真的是太难了”。

  杨海波认为,政策可从三个层面应对:一是在宏观层面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按照中央提出的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要求,提高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匹配度,以扩大就业和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为根本,稳定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预期,适当降低个税以刺激消费;二是在中观层面要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作用,以“有为政府”推动“有效市场”,在市场的增量上大做文章,出台各类扶持“出口转内销”的产业政策,同时发挥政府采购的拉动作用;三是在微观层面要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做到简化手续、高效快捷与降低交易成本,比如前海海关进一步简化企业内销业务办理环节,取消“内销征税联系单”及加贸部审核环节,企业直接可在主管海关窗口申报内销征税报关单,十分便捷地办理纳税手续。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