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高端磁共振激战背后:中国放射治疗设备人均保有量只有世卫组织推荐数的1/2

金喆每日经济新闻

  尽管全球经济还未从疫情中全面复苏,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升级战正变得越来越激烈。近日,西门子医疗宣布,全球首款1.5T生命感知磁共振(MRI)MAGNETOM Altea在中国上市。在4月10日,GE医疗也对外发布全新一代超高场SIGNATM 7T磁共振。

  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目前放射治疗设备人均保有量偏低,疾病诊治面临重要挑战。西门子医疗亚太区总裁陶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每百万人口对应的放射治疗设备,美国为11台,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数为3台,而中国这一数字为1.5,依旧存在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

  放射治疗设备人均保有量只有美国的1/7

  国元证券此前在研报中指出,受制于大型影像设备配置证限制,国内MRI市场增量稳定,每年1000台左右,主要为1.5T超导和永磁MRI。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装备协会数据,2017年国内MRI保有量为8289台,总体渗透率较低,1.5T MRI目前仍以进口厂商为主,但国产企业发展速度较快,联影医疗、朗润医疗、万东医疗等国产品牌脱颖而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进口厂商西门子、GE、飞利浦组成的“GSP”三巨头长期以来牢牢占据国内三级以上医疗机构的MRI市场。根据第三方平台医招采发布的数据,西门子、GE和飞利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8.52%、22.35%、20.26%,而国产品牌联影、万东医疗分别为19.21%、1.98%。

  不过,与欧美国家比,中国放射治疗设备的人均保有量仍不足。陶琳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每百万人口对应的放射治疗设备只有1.5台,而美国为11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据此推算,这一数据只相当于美国的1/7。

  而现在,很多三甲医院磁共振检查都需要提前预约。一位磁共振厂家的产品经理则对记者表示,磁共振检查的时间比较慢,一般来说,做一个部位的核磁共振检查往往需要好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所以很多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时需要预约,有的医院甚至还需要等好几天。

  随着未来中国老龄化加速,临床检查需求持续增长,未来中国也将是全球MRI设备最大的市场之一。陶琳表示,中国市场是公司全球最大的市场,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SSMR)是公司全球最大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全球每三台装机的西门子医疗磁共振整机系统中,就有一台来自SSMR,SSMR80%的原材料供应也来自中国本地的供应商。

  国产化提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留意到,尽管GSP在国内占据垄断地位,但MRI设备的国产化比重在不断提升。不只是国产品牌,GSP也有部分设备在中国生产,并实现零部件本土化。

  据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安介绍,SSMR已在中国与本地供应商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超过80%原材料来自中国供应商。目前没办法百分之百做到本土化供应的原因之一是磁共振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资源是氦气,没办法从中国本地得到,在德国也不是本土供应商提供。“对于剩下不到20%的部分,如果有非常优秀的供应商做到良好的性价比,我们是非常愿意积极寻求合作的。”

  在大型影像设备配置证限制下,各大MRI厂家也把研发重心放到MRI的痛点上。前述磁共振产品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磁共振扫描有两方面局限性比较突出,首先噪音是磁共振扫描无法回避的问题,90分贝比汽车从身边开过的声音要大,此前患者需要在封闭的设备内忍受这样的声音长达10分钟。其次,传统扫描需要患者配合设备,通常面对儿童患者时很难满足。

  对于此次发布的Altea,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指出,这是1.5T中最高端的设备,基本上拥有了所有人工智能的技术,会让整体效率能力做的更好,更适合于高端医疗机构做非常主力的科研和临床检查。

  “现在企业都在大孔径、短磁体技术,零液氦消耗技术、射频技术、主动降噪等方面做很多尝试,把AI技术融入到扫描端和成像端,来解决之前临床遇到的难题。”华南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心血管科牵头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总体来说这两年国产品牌有了不小突破,但外资产品依然是大型三甲医院的主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