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蓝领工人日趋紧缺怎么办? 上市公司加码发展工业互联网

温婷上海证券报

  人社部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自2012年起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新人口形势下,无人工厂、智能监测——依靠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制造企业的生产及用工效率提升正成为大势所趋。

  今年1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行动计划》),要求到2023年,重点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新模式应用普及率达到30%。而2021年至2023年,被认为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不少上市公司已经提前布局并有所成效。海比研究院总裁曹开彬表示,工业互联网对于改变我国制造工人缺口越来越大的问题有很好的弥补作用,工业互联网会推动机器人、智能工厂等的广泛应用,将有效缓解蓝领工人紧缺的问题。

  在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由用友网络承担建设的新疆天业厂内物流无人值守系统已经投入使用。该系统采用AIoT物联网技术,将现场物流管控点的硬件设备、物流业务管控要求、自动取样机系统、智能仓储系统、无车承运平台与NCC系统无缝集成,实现预约、派车、运输、跟踪、厂内物流作业、出入库、结算等业务一体化和全程可视。

  同期,济源钢铁基于用友精智工业大脑搭建的废钢智能判定系统,实时采集废钢图像,基于算法模型对废钢自动进行判级,极大地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废钢识别匹配率预期达90%,改变了传统废钢判级“人为因素大、手续较繁琐、判级质量异议较多”的情况。

  得益于以上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应用,新疆天业物流合同履约期从7天缩短到2天,对账周期从7人45天升级为线上对账、日清日结;济源钢铁预计每年节约成本上千万,开启了废钢判级的智能新时代。

  而作为浙江省第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传化智能物流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已经为快消、钢铁、家电、化工、能源、通讯等40多个行业的上百万家企业提供服务,为其提升物流供应链效能20%至30%。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推广,这样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多。按照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围绕各个细分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发展将迎来巨大空间。”曹开彬认为。

  2020年1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的公示》。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公司榜上有名,其中包括:山河智能的“山河智能内网改造及5G产品应用”、三一重工的“5G+工业互联网在机械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爱柯迪的“汽车零配件数字化工厂5G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力合科技的“基于‘5G+AI+VR’水环境智慧化监管解决方案”、陕鼓动力的“陕鼓5G+透平装备智能运维工业互联网平台”、万华化学的“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控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等。

  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到2023年,重点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曹开彬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在他看来,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新模式应用的程度比较低,各种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应用,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业内人士看来,聚焦于重点行业的“示范工程”,以示范带应用,也势必将成为撬动行业发展的杠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