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氢”风徐来 冬奥会大规模示范应用氢能源汽车

韩忠楠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日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正式拉开帷幕,从比赛场馆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到开幕式时“变小”的主火炬,北京冬奥会用一个个细节展现了对低碳和环保的重视。

  据了解,“绿色冬奥”是本届冬奥会的办奥理念。此前,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确定了18项碳减排措施和4项“碳中和”措施。其中,就出行方面,北京冬奥会在各个赛区所采用的客运车辆基本为新能源汽车,并积极推动符合相关车型目录的氢燃料车辆示范应用。

  公开数据显示,北京冬奥会示范运行了超1000辆氢能源汽车,配备30多个加氢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北京冬奥会上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而言是一次很好的试验,有利于改进产品技术。不过,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未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阶段。

  氢能源汽车大规模示范

  今年1月,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报告(赛前)》。报告指出,将按照“平原用电、山地用氢”的原则,在各赛区推广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

  据悉,在本次冬奥会赛事交通服务用车中,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5.84%,为历届冬奥会最高。

  这其中,北京冬奥会期间示范运行了超1000辆氢能源汽车,车辆由北汽集团、丰田汽车、福田汽车、宇通客车等车企提供。其中,氢燃料客车的数量居于首位,达820辆。同时,北京冬奥组委还特别配备了30多个加氢站。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杨福源表示,这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全球最大规模的集中示范运营。

  据了解,作为奥林匹克及残奥会移动出行领域的全球合作伙伴,丰田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服务车辆的提供“大户”。

  丰田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丰田此次共提供了2200余辆车用于赛事服务,搭载了丰田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北汽福田氢燃料电池巴士共计约200余辆。此外,丰田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成果也将在本届冬奥会发挥作用。

  据了解,这其中包括了丰田首次在中国大规模投入使用的FCEV(氢擎)“第二代Mirai”和专为大会开发的“柯斯达氢擎”两款氢能源车型。

  上述人士透露,在本次冬奥会所有赛事顺利结束后,丰田将积极推进交通服务用车中FCEV的后续再利用,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动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除了丰田外,福田汽车和宇通客车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事服务用车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提供商。

  据悉,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福田欧辉共有1223辆客车为赛事提供保障工作。其中,氢燃料客车共有515辆,占赛事整体应用的氢燃料客车比例达63%,创下有史以来氢燃料客车服务国际级运动赛事规模最大、车型数量最多的纪录。

  践行低碳环保理念

  崔东树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北京冬奥会上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对于低碳环保的重视。

  据悉,除了大规模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氢能在本届冬奥会上的应用范畴非常广泛。例如开幕式上的“主火炬”就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首次火炬零碳排放。

  践行碳中和,实现“绿色冬奥”无疑是北京冬奥会的一大亮点,而穿行在各个赛区的氢燃料电池运营车辆,则是这种绿色理念的重要展示。

  以福田欧辉提供的氢燃料汽车为例,其燃料电池系统效率最高可达60%,热电联供能量转化率达85%以上,在保证车辆动能和性能的前提下,其排放物仅有水,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无污染。

  公开资料显示,以福田欧辉BJ6122氢燃料客车为例,该车每百公里可少排放约57.86公斤二氧化碳,每辆车每天行驶约200公里,可减少碳排放约115.72公斤。

  福田汽车欧辉客车事业部研发副总裁刘继红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这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多来源于风电和光电制氢,可实现全链条的低碳环保。

  刘继红透露,除了特别注重全链条层面的低碳化,福田汽车还特别考虑到了冬奥会的环境低温、道路通行条件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发。

  “冬奥会赛区的环境温度较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车辆的续航里程;冰雪路面的低摩擦也会让道路的通行条件不及普通路面,部分路段还要面临陡坡等,这些都给氢燃料电池的示范应用带来了一定挑战。”刘继红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为了克服上述难题,福田汽车从2018年就开始启动了赛事保障车的研发,通过“U度”综合热管理技术等,最大化地保障了整车在极寒条件下的续航里程。

  据悉,福田欧辉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零下-30℃极寒低温启动、零下-40℃极寒低温存放和停机自动保护,氢气加注10分钟,续航里程可达400公里以上。

  崔东树认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示范应用,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而言,是一次很好的产品验证过程,通过此次示范,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改进产品,提升技术。长期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潜力仍然很大。

  政策力推氢能源汽车

  据了解,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均有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身影出现,参与示范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分别为3辆和196辆。

  与此前的两次示范相比,本次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北京冬奥会上的应用,不仅规模更大,相关的配套设施也更加齐全。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示范运营了30多个加氢站。其中,由中石化负责的北京庆园街加氢站、北京王泉营加氢站、北京燕化兴隆油氢合建站、河北崇礼西湾子加氢站已在2021年9月初投入运营。这4座加氢站均由燕山石化提供用氢保障。截至目前,燕山石化已向北京及周边市场供应高纯氢超260吨。而中国石油也为北京冬奥会建成4座加氢站,在冬奥期间日供氢能将达到5500kg。

  崔东树表示,十年前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节奏过快,并不可持续。但经过此前的调整期,可以看出中国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推动和支持已变得非常冷静、理性。尤其是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国家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更有节奏和章法。

  2020年9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示范期暂定为四年。示范期间,五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地区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此政策发布后,全国各地积极抢滩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截至目前,京津冀、上海市、广东省佛山市、河北省、河南省成为正式获批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地区。

  此外,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了氢能作为未来潜力产业的重要地位。2021年12月,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利用。

  示范效应逐渐凸显

  政策不断升温,让国内迎来了氢能产业发展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有30个省市、150多个城市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根据各省市的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国预计将建成加氢站超过1000座,推广氢燃料车超过5.4万辆。

  尽管全国多省市已将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但多数业内人士仍然认为,与此前纯电动汽车的推广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力度和节奏是相对克制的。

  刘继红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对于氢能源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整个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也会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与中国此前对纯电动车汽车的推广不同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并没有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而是先立足于商用车板块,支持产业链集群发展,以引导氢能源的应用。

  刘继红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作为基础,汽车只是氢能源应用的一个方面,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商用车的示范效应逐渐凸显,整个产业链也会慢慢从起步期发展到成熟期。

  “从此次冬奥会的示范车辆占比就能看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仍然以商用车为主,乘用车领域还没有实现规模化应用。目前国家推出的‘以奖代补’政策,其实也是在有节奏地控制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扩展,让其以更健康、更稳健的方式推进。”崔东树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北京冬奥会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最大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和产业积累研发经验,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没有到规模化应用阶段。

  中信证券认为,预计2022年燃料电池车将有明显放量,重卡或是车辆推广亮点,加氢站也有望出现适度超前建设。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落地推广也有望为产业带来新的预期。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预计到2023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规模有望将达230亿元,2025年将达700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车企加速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业务,其中,东风汽车宣布旗下的东风商用车与国家电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推广。按照规划,双方计划在未来两年实现100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市场联合推广;海马汽车也在日前回复投资者称,公司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第三代样车已投入研发。2025年前,公司规划投入约2000辆氢能源汽车进行示范运营推广。

  东吴证券判断,由于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头部洗牌现象频发,随着技术路线的确定和市场需求的放量,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更看好那些具备先发优势的本土企业突出重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