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地方两会聚焦汽车产业:新能源、智能网联、芯片成关键词

证券时报

  日前,全国多个省份的“两会”已经陆续落下帷幕。至此,2021年地方的“经济成绩单”和2022年的工作部署基本出炉。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了多个省份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继续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等成为了“出镜率”较高的话题。与此同时,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强化汽车芯片牵引工程实现“强链补链”等也是多个省份在2022年发力的重点。

  继续发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

  2021年,在疫情与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汽车市场在危机与挑战中发展,市场总体呈现出超预期的表现,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是一抹不可忽视的亮色。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离不开全国各地的协力助推。

  上海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上海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5.4万辆,累计达到67.7万辆,新增2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16个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

  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当前,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上海对此高度重视,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地。

  据了解,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上海市2022年的主要工作任务。2022年,上海市将继续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持续打造嘉定国际汽车智慧城,并将继续扩大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新增1万个公共充电桩。

  广东省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继续扩大汽车消费,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建议,针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建议继续延续地方新能源汽车综合型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车型精准设置补贴标准。同时可参考国家层面出台多年补贴政策的做法,将补贴政策延续至2025年,增强消费者和车企的可预期性,维护汽车消费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同时,冯兴亚建议,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增加广州节能车指标,从而满足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释放政策引导信号,鼓励消费者选择节能减排产品。

  吉林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释放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号。据悉,2022年,吉林省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开工建设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配套布局新能源电池等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带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并推进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除了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外,全国多个省份的代表也针对与新能源汽车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言献策。

  佛山市政协委员、佛科院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曾小明建议,针对目前充电站领域存在的问题,可对小区居民充电桩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有关部门可按照流程和标准进行招标,选择一些技术好、实力强的运营公司负责居民小区的充电桩运营业务,降低充电桩的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曾小明还建议,政府可仿照对汽车要求购买“交强险”的方式,对小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推行强制保险制度。一旦产生事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主和小区的损失。

  为进一步破解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补能焦虑,也有代表提出希望加快推广换电模式。冯兴亚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对于车企而言,换电技术研发门槛整体较高、电池统一标准出台较晚、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企业之间联合困难,制约了换电模式的推广。

  对此,冯兴亚建议,可由政府牵头组织地方企业、行业协会,制定换电安全、换电接口等地方标准,支持推动换电模式标准化工作,降低车企疑虑,为动力电池的标准化、通用化扫清障碍。同时,也可以推动加快换电模式和换电站建设,提供政策规划支持,完善政策规划细则。

  推动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电动化是汽车产业转型的上半场,而智能网联汽车则是产业变革的下半场”。在过去一年中,多位业内人士曾公开表达过上述判断,并看好智能网联发展前景。

  而在全国多地公布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智能网联汽车也是高频出现的“关键词”。例如,在北京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到,2021年,北京市加快建设了车路云网图深度融合的软硬件体系,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实现了迭代升级。2022年,北京市将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建设,并重点推动小米汽车、理想汽车两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的开工和建设。

  安徽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在今年推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优势产业向万亿级迈进。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总商会副会长卢立新则特别提交了《关于打造世界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的建议。在他看来,以合肥和芜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为支撑,安徽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在全国虽已占一席之地,但还存在产销规模仍需提升、产业链薄弱环节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应用进展较慢等问题。

  因此,卢立新建议,应鼓励和支持安徽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汇聚创新资源,加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建立安徽省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组织,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开发产业体系,促进重点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强芯补链

  攻克卡脖子难题

  2021年,受汽车芯片短缺影响,多家车企的汽车销售和生产受到冲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国内汽车市场增速已有所回落,三季度受芯片供给不足影响最大,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四季度已有所恢复。

  芯片短缺的问题还牵涉着汽车产品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问题,因此自去年以来,从企业到行业再到政府层面,均在全力克服汽车芯片短缺的难题。

  而在全国多个省份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透露出地方政府强链补链的决心。其中,广东省在2021年就将破解汽车、手机、家电等领域芯片短缺难题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并致力于推动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生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据悉,2022年,广东省将重点推出“广东强芯”工程,加快广州粤芯、深圳中芯国际12英寸线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领域项目,实施汽车芯片应用牵引工程。

  吉林省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表示,要全力打好“芯片攻坚战”。按照规划,2022年,吉林省将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特别是要支持一汽做实排产计划,发挥“抢芯”专班作用,千方百计拓宽芯片采购供应渠道,力争全年实现销量410万辆、营业收入7700亿元的目标。

  卢立新也表示,目前汽车芯片仍然依赖国外供应商,已成为汽车行业“卡脖子”的技术难关。他建议,可由省发改委牵头,合肥、芜湖分工协作,大力引入芯片产业链企业与制作技术,实现芯片国产化。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