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金地30年:不唯规模坚守平衡 凌克期许国际竞争力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要成为伟大的企业,必须有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金地已经过了30个年头,期间经历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动荡、以及十余次的房地产调控。

  6月2日,金地集团30周年庆典上,董事长凌克穿了一身浅灰色西装,身边是总裁黄俊灿、金地商置行政总裁徐家俊等高管,一如往日的和谐。

  始创于1988年,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房企,金地经受了30年岁月的洗涤,并没有被快速变化的时代洪流所淹没,反而在规模和效益中取得了平衡,并继续发展壮大。

  金地管理团队将“平衡观”贯彻始终。在公司经营上,金地追求业务规模的不断壮大,但不唯规模;讲求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利润与规模的平衡、效益与责任的平衡。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金地“平衡”哲学的威力。2017年,金地销售再创新高,达到1408亿;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8.43亿元,同比增长8.61%;房地产业务毛利率为33.96%,在一众A股和港股上市房企中稳居前列。

  长期稳健的利润创造能力,给股东和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自公司2001年上市以来,金地销售规模猛增264倍,连续分红16次,累计分红金额约83亿元人民币。

  平衡带来的张力和弹力,也让金地平安度过了2次金融危机,扛过了多轮或长或短的调控,穿越了数轮经济周期。比起多数同行,金地对健康、稳定更为看重,也具有更强的风险意识。

  不过,三十而立,已在全国7大区域、44座城市扎根的金地,面对行业新一轮的规模竞争,作为董事长的凌克也在思考,是不是可以再跑快一些。

  提速早已开始。2017年,金地共获取的94宗土地,总合同投资额突破1000亿元,新增土储约1300万平方米;截至去年末,总土地储备达到约3770万平方米,权益面积约1930万平方米。

  金地董事长凌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对金地未来的期许是,开发+运营全面发展,成为一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

  穿越周期的密码

  要成为伟大的企业,必须有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金地已经过了30个年头,其间经历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动荡,以及十余次的房地产调控。

  企业在不同的周期中,应依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来判断,同时思考怎样去抵御风险或把经济周期踏平。

  对金地和房地产行业而言,最大的发展规律是城市化。从金地的发展脉络来看,一开始在深圳做房地产,2000年左右到全国去发展,这是遵循城市化的规律;金地的管理层经常观察宏观经济的指标,当这些在某些方面不太健康、不太均衡时,就要控制公司的经营指标,调整自己的发展速度。

  比如2008年那次,当时已经有很多城市的供求关系出现失衡,此时,公司一般会调整资产负债率和投资节奏。

  从去年的“3.17新政”开始新一轮调控,很多业内人士均认为,是地价、房价涨得太快,所以要调控。

  当前,不仅开发商在投资房地产,工业企业、老百姓也在投资房地产;另外,房地产投资对GDP的贡献大概是40%,基础建设投资、房地产投资在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太大,这是不可持续的,也是房地产最大的风险。

  凌克非常赞成控制金融风险。他说,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也是监管不利造成的,当时有很多人没有付首付就买到了房子。类似金融问题不仅在美国,在中国同样可能出现。

  对金地而言,抵御风险也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面对行业当前仍在进行的规模竞争,凌克认为金地也需要更快一点,但是在今天、在这个时候,金地并不会把资产负债率推得太高;一般总资产负债率在60%-70%之间,净资产负债率在50%-80%之间。

  凌克说,金地有改进的空间,但不应该完全改变平衡的思想。平衡是金地人的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我会坚持,这和人的性格相关。金地人大家觉得比较容易接触,如果我们突然变成了一个侵略性很强的公司,那也没必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