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荣盛发展的“内功”

新华网

  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收紧,更加考验房企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在品牌力、产品力和服务力等方面的修炼。

  对于房企而言,聚焦“内功”修炼,不断提升品质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正是标杆房企近年来业绩和影响力稳健增长的关键原因。这些房企均以客户为核心导向,将竞争的落脚点放在了产品品质、服务力和管理等环节上。

  去年年末,李先生购买了荣盛沧州华府的房子,这是他货比三家,精心挑选的结果。

  “同样的价格,荣盛的位置、产品和配套都更好一些;同样的位置和产品,荣盛的价格更合适。”李先生说。

  既要保证产品品质,又要合理控制价格,荣盛是如何在二者之间做到平衡的?

  “荣盛有丰富的开发经验,懂得从源头上控制成本,通过管理和运营,在不断升级产品设计和品质的基础上,提升产品的性价比,让老百姓买得起好房。”荣盛方面表示,这得益于荣盛一贯清晰的拿地策略。

  一直以来,荣盛发展都围绕着“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发展规划,并充分利用招拍挂、城中村改造、股权收购等方式加强土地储备。

  据悉,荣盛拿地有一套自己的逻辑,绝不拿高价地。比如荣盛在买地之前,会提前锁定目标地块的详细情况。荣盛有自己的“城市地图”和“房价地图”,哪块地是景观房,哪块地是刚需房,已经摸得清清楚楚。

  这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拿地成本,而且前期摸清了地块性质,锁定地块之后,设计与报建报批可以实现基本同步,大大提升了效率。

  企业之间真正的差距往往就在于策略和效率,荣盛坚持不拿高价地,在此基础上提升管理,将各种要素转化为更高价值的产出,这也是荣盛能做到“同样品质的产品,价格比别人低;同样价格的产品,品质比别人好”的重要原因。

  荣盛杭州檀越府的业主赵先生表示,当时荣盛檀越府地块的溢价不算低,且地块所在的临安区大量次新二手房集中供应,价格低于新房,市场竞争压力很大,本来有些人不太看好荣盛,但檀越府产品出来后,确实惊艳了大家。

  荣盛对产品的匠心在这个项目得到了体现。比如檀越府的外立面,采用时下豪宅项目常见的现代简约风格,格调素雅。园区里打造了“重社交”的景观组团,规划了阳光草坪、儿童游乐区、健身跑道、老年活动区、景观会客厅等多个功能区,让全龄段业主都能在小区里进行互动和沟通,打造丰富的居住体验和良好的社区氛围。

  高层98㎡、洋房105㎡户型集齐了三开间朝南、双开大阳台、主卧大飘窗三大“王牌优势”;而高层110㎡户型则以餐客厅一体+阳台,打造MAX会客厅,给家庭更多互动空间。

  “这和荣盛一直以来坚持‘造园、造寸、造福’的产品设计理念密不可分。”荣盛设计人员称,公司要求设计人员始终站在业主的角度,以功能为导向,满足“多一分嫌宽、少一分嫌窄”的功能需求。

  “住荣盛的房子,你会觉得很舒服。”朱女士购买的是荣盛合肥书香府邸的小四居,建筑面积109㎡,整体面宽约9.6米,进深大约为10.2米,三面朝南,客厅的面宽为3.6米,主卧的面宽为3.3米,整体的面宽和进深尺度比市场上其他同类户型要多50-100CM。

  “整个感觉就是荣盛的户型方正,设计功能灵活多变,尺寸分配合理,空间把握得当。在实用舒适的基础上,还有人情味、仪式感和未来感。”她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荣盛的“设计”、“品质”是以客户核心关注点为导向,因地制宜的,比如有的区域重点提升景观、立面等品质,有的区域重点打造配套,有的区域重点提升空间灵活度。

  品质打造的重点同样也更注重实用,比如景观植物选用同纬度植物,保证成活易打理。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注重实用,使得荣盛产品实现高品质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浪费,合理控制了成本。

  荣盛这两年来的服务品质也在持续提升。

  荣盛在廊坊的花语城二期业主郭先生表示, “现在花语城变化很大,回家的毕升路修得差不多了,小区内部的道路也修好了,周围垃圾也处理了,整个小区环境有了质的改变。”

  改变来自于荣盛内部。去年年底,荣盛内部架构调整,老将谢金永出任荣盛北京公司总经理。为了解决花语城这一遗留问题。谢金永联合工程、品牌客关等部门,成立了专项整改小组。

  “我们针对业主反馈的单体、园林、道路与铺装问题展开专项整改行动。今年3月底,已完成对花语城全部交付问题排查梳理工作,出具花语城详细问题清单,并针对问题清单展开逐项整改提升工作。”荣盛相关负责人表示,整改工作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了,维修完成率为92.56%,也在积极推动市政道路施工。

  在焕然一新的小区内有一处“客户服务中心”。独立的门脸,鲜红醒目的招牌,走进服务中心,可以看到前台有两位接待,后面还有若干办公人员。

  一位业主说到,这是荣盛专门解决客户报修、维修和投诉等问题的地方,由荣盛客服、物业、工程等人员组成。“有事就去服务中心就行,一条龙解决问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