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顺周期板块强势 机构建议把握波段式机会

胡雨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大宗商品涨价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近日A股顺周期板块再度走强。Wind资讯显示,5月10日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采掘、有色金属、钢铁三大板块掀起涨停潮,部分股票价格较年初已经翻倍。业内人士表示,相比成长及消费板块,顺周期板块宜看短做短。在供给偏紧背景下,周期股可以把握波段式投资机会。对于后市板块行情能否继续冲高,需要综合考虑景气、估值和风险因素并进一步观察。
  三大板块一骑绝尘
  5月10日,A股三大股指表现波澜不惊,结构性格局下顺周期板块再度走强,采掘、有色金属、钢铁板块异军突起。Wind数据显示,截至当天收盘,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采掘板块以5.86%的涨幅高居第一,有色金属、钢铁板块跟涨,涨幅分别为4.89%、4.47%。
  截至5月10日收盘,A股三大股指年内仍收跌,但上述三大板块最近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均突破10%。此外,今年以来有色金属板块累计上涨近20%,采掘板块累计上涨22.44%,钢铁板块表现最强,累计涨幅高达41.73%。
  5月10日,相关题材股迎来涨停潮。采掘板块中,开滦股份、西藏矿业、山西焦煤、新集能源、河钢资源等10只股票涨停;有色金属板块中,电工合金、中国铝业、银泰黄金、云铝股份、国城矿业等10只股票涨停;钢铁板块中,重庆钢铁、酒钢宏兴、包钢股份、本钢板材、首钢股份、八一钢铁等批量涨停。
  上述三大板块获得主力资金大幅增持。Wind数据显示,5月10日有色金属板块的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达81.29亿元,钢铁、采掘板块的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分别为32.67亿元、29.77亿元。
  乘这轮大宗商品涨价东风,有色金属行业的景气度显著提升。日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明星在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利润总额达651.8亿元,创近十年来新高,同比增长3.4倍,两年平均增长70.3%。贾明星认为,二季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将会保持一季度利润水平,全年利润有望达到或接近2017年盈利水平。
  关注周期股波段式机会
  东吴证券研究所认为,当前宏观基本面延续向好趋势,流动性担忧延后,市场迎来顺周期主导的反弹行情。业绩方面,一季报顺周期板块业绩高增,但这一业绩增速并没有得到机构认同,公募基金一季度周期持仓并未明显增加,整体持仓水平仍处于近5年偏低位。未来顺周期板块能否上涨,还取决于有效需求。相比成长、消费板块,顺周期板块宜看短做短,建议关注量价齐升的有色金属、化工、钢铁、煤炭、机械、银行、公用事业等板块。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认为,5月市场进入业绩空窗期,大宗价格屡创新高。在供给偏紧背景下,尽管市场不确定性上升,但三季度大宗商品价格仍有较高上涨可能性,周期股可以把握波段式机会;配置方面看好受益于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品种,如铜、化工、机械等。
  顺周期板块大涨背后是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攻。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玉龙认为,如果去产能保持稳定,预期随后周期品价格维持高位波动,基数效应逐步消退;如果供需失衡持续,钢铁、煤炭等价格可能还会持续上行,生产滞胀的风险需要高度关注。综合考虑景气、估值和风险的关系,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大宗商品和周期板块的持续表现。
观点链接
  海证期货:今年是钢铁大牛市,供需平衡表决定钢材价格易涨难跌。首先,今年钢铁需求有望同比增长3%以上,拉动钢材消费同比增长3000多万吨。其次,“碳中和”背景下钢铁产量得到有效控制,工信部明确提出今年要压减钢铁产量。唐山等地由于环保限产出现明显产量下降。需求增长伴随供应下降,钢铁供需平衡表发生巨大变化。叠加美联储和全球央行货币宽松的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作为大宗商品代表性品种的钢铁,价格易涨难跌。
  华泰期货:近几日螺纹钢、热卷期货和现货价格大幅上涨。钢材价格上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4月下游备货不足,导致假期及随后几天集中采购;海外消费持续强劲,出口买盘力量强;宏观环境以及政策预期导致投机需求入场;国内压产预期不断强化;房地产销售火爆;原料的成本推升。虽然钢价大幅上涨,但目前国内钢材价格仍是全球最低。
  中信期货:大宗商品价格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上涨。去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率先修复,出口保持高景气度拉动商品需求,同时海外流动性宽松推升商品价格。今年一季度以后,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缓解且大额财政计划刺激经济复苏预期。更重要的是,当前国内“碳中和”政策预期强烈,以钢铁、煤炭为代表的部分商品供给可能会受到限制。在需求仍有支撑的背景下,供给刚性将提升商品价格上涨预期。(张利静整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