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今日坊间流传三则传闻——开姨、邮储与宇宙行,自此开启了银河间的暗黑之力,银河间的战士们喊着平、空、剁的口号,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驶入12月的迷航之中。
平
逢月底资金慌本来就是共识,MPA考核下银行跨月资金难以出给非银,导致了每逢月末银行系资金充裕而非银系资金紧张的冰火两重天景象。11月上旬,普遍感受到资金端利率中枢持续抬升,非银机构杠杆降低,非银体系资金大多呈现紧平衡或供给充裕,银行系内许多中小银行受资金上限的影响,经常等到下午4点才能自然平。
11月倒数第三个交易日资金陡然紧张,让人猝不及防,略显狼狈,QQ群表情包满天飞,不见隔夜泪千行。非银系内隔夜从2.8%轻松上至5.0%,7D 14D 价格从3.4轻松突破4.5%,短短两日走完了10月底两周的资金面行情。加高不可怕,关键是没量,连渣渣都码不起来。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100E,隔夜融出大幅减少2400E,股份制银行融出减少,机构唯有拉长期限保平安,尾盘仍然看到大量机构未平,伤亡惨重。
近10点半,传闻国开行将资金融出门槛从总资产规模200E 提升到300E,对市场情绪产生显著影响,160210利率上浮1BP,午间得到辟谣后,利率略有回调。
空
雾霾吸多了以后,白天鹅都变成了黑天鹅,十年国债最高跌幅高达0.82%,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压倒利率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今日的一则传闻,工行收紧委外额度,并要求各机构备足现金、保持流动性以应对债市调整,债王的出现再一次扭转了市场的预期,风声鹤唳,一时间GVN一片,擦干眼泪,还有4个BP,10年国债上到3.0再接着干!
剁
坊间传闻大邮储最近一周陆续赎回千亿级货基,导致基金只能吐血抛售短融和CD,价格飙涨,9M-1Y AAA 评级CD单日上涨约30BP,从3.40%涨至3.70%。
最后再叮嘱大家一句,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时候,要听妈妈的话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称,最近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变化,其实不是人民币贬值,而是美元升值,解读错误可能导致“操盘”错误。人无贬基已经进化为美升操错啦~
看看分析师们怎么说的: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
海外因素只是中国债市调整的加速器,中国债市调整的根源在于中国央行态度的变化。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在银行负债成本系统性提高之后,银行委外将从货币基金开始收缩,并将逐步扩展到收缩债券类委外产品,委外的“加杠杆、加久期、降资质”模式难以为继,并引发更为广泛的去杠杆,债券市场的长期调整难以避免,2017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将在3.1%,债券市场仍将处于2013年下半年“钱荒”以来的最黑暗时代。
【天风固收】
日内资金面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
1、央行公开市场投放资金成本上升:央行本日公开市场逆回购加权期限12.89天,加权利率2.35%,均为自11月3日以来最高水平,月末提升资金投放利率,信号意义明显;
2、时至月末,受跨月影响:跨月资金需求较大,同时,商业银行新增资金11月在各项因素影响下呈现缺口,且影响多集中于月底显现;
今天资金利率上升是近期以来资金面紧张的一个延续,而近期资金面不断收紧主要源于:
1、央行在去杠杆、抑制资产泡沫需求下,“锁短放长”,提高公开市场资金投放成本;
2、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资金不断外流,在此背景下,央行存在持续的“锁短放长”需求;
3、商业银行11月份新增资金受季节性影响,相对较紧,资金供给存在缺口;
4、同时在央行去杠杆信号下:银行对资金预期不稳+MPA考核加强前做大基数+超储水平低、猛发存单,进而导致商业银行资金出借意愿明显下降,存单供给增多,利率不断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尾盘资金面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国债期货仍然快速下跌、现券收益率随后仍有上行,反应今日市场回调源于资金面但不止于单日资金面,是前期现券收益率忽视资金成本下行的一种修正。如果由资金紧张引发赎回问题,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确实可能首先承压,市场反应有一定的合理性。
国债期货方面,由于祸起“资金面”,短期限的TF品种跌幅相对较大(0.4X%),但各季合约跌幅接近。T品种对交易情绪反应更充分,从而远季合约跌幅明显偏大。“上市以来最大跌幅”字眼引发投资者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概念指的1703合约自6月上市以来,而并非国债期货品种出现以来,国债期货T主力合约在2015年4月8日、5月26日、11月9日均出现过更大跌幅。
如后续资金面无明显改善,则对现券仍将形成较大冲击,压制市场情绪。建议采用做多期货跨期价差(比如T1703-T1706)或做空TF-T价差的方式,在风险相对可控的情况下,把握市场回调带来的潜在机遇。利率互换方面,可以考虑做平互换曲线对冲资金面带来的不确定性。
明日(30日)为1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央行操作行为,如央行能适时净投放稳定资金面,当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对现券收益率形成支撑,若央行态度仍不明确且进入12月后仍无好转则回调或将继续。
【中金固收】
调整的原因是什么?资金面紧张及机构配置行为方面的扰动是债市调整的最主要因素和触发剂。近期债市资金面出现了持续紧张的状况。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货币政策稳健并注重防范资产泡沫等风险,加上央行存在汇率、金融风险和房价三重压力,近期货币政策明显再向“真稳健”回归。外汇占款持续流出且央行难以用信号作用较强的降准对冲,导致资金面不确定性居高不下。我们之前也提到金融体系加杠杆是导致配置力量强的主因。但金融机构的配置压力或钱多本质是负债,无法替代超储,无法缓解银行间市场的资金紧张,解铃还须系铃人,即央行。但在上述制约因素尚未看到缓解、经济短期企稳的背景下,尚未看到央行主动放松的迹象,当然出现钱荒也应不为央行所乐见。
与此同时,非银机构面临的回购融资条件明显弱化,实际回购融资成本均需要在隔夜大幅加点,负债久期上也被动出现拉长的现象,而目前的息差水平已经很窄,倒逼市场去杠杆。资金紧张的状况在同业存单等市场上也有所体现,货基由于某些原因及相对价值弱化而遭遇赎回,银行对MPA考核加重的担心加总并增加跨界的主动负债需求,加上同业存单等主动负债已经颇为庞大,均导致存单利率出现上行,而这又反过来弱化了货基及债券的吸引力。当然,理财对管理人可能也会提出更多的仓位方面的要求,以及中城建违约事件(4月份信用事件曾导致债基遭遇赎回并导致抛压)也导致市场情绪颇为紧张。而年底阶段,机构心态本身就趋于保守,持盈保泰为主。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市场的调整且幅度较大。
我们认为债市环境整体仍偏不利,之前的调整我们曾归结为三大背离:货币政策回归真稳健、经济增长短期难证伪、海外再通胀预期下利率上行,中国难以独善其身。此外,如上述,资金紧也导致金融加杠杆所衍生出的配置压力面临更多挑战。我们11月17日十年国债冲高到2.93%时曾判断市场调整空间已经不大,配置压力较大的机构可以开始尝试在冲高中关注左侧低吸机会。但随着上周市场利率的下行,我们在本周周报提醒投资者,鉴于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导致债市底部阶段性提升,2.8%出头的十年国债的做多空间已显不足,建议以关注利率逢高增持机会为主,当然今日调整幅度之剧烈超出预期。好在债市仍有顶,我们仍认为如果十年国债收益率上行到3-3.1%,银行表内将成为明确的配置主力,利率债性价比将不输居民房贷,在融资需求不足、缺资产的大环境下,配置需求将有所体现。加上当前经济形势下,央行也不会允许利率大幅上行。叠加12月份美联储加息落地、川普新政预期差、煤炭等淡季到来、房地产下行压力显现、配置压力积聚,新的“预期差”可能给债市可能出现一波反攻机会,时间或许在春节前后。
短期来看,债券市场票息较低的背景下,为实现业绩目标,逼迫投资者只能向风险要收益,但信用风险的性价比很差,杠杆机会消失,中等久期利率债还算是较好选择,权益风险可以浅尝。在债市上有顶、下有底的格局当中,机会也会在调整中诞生。其中,近期调整最为剧烈的同业存单等已经开始初具投资价值,值得投资者关注。
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我们看到有股票投资者猜测是债市资金向股市搬家,这显然是不存在的,源于货币政策紧张、金融体系不稳定性的调整甚至是不利的,毕竟理财、票据等与股市资金面或机会成本相关的利率也开始有所上升。但权益市场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我们不做过多讨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2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