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苹果透露“元宇宙”野心,AR设备有望今明两年推出

钱童心 第一财经

  苹果商城已有个14000个AR应用程序,库克表示,随着对AR投资的进一步扩张,这个数字将会继续上升。

  苹果公司在周四的财报发布会上透露了其元宇宙野心。苹果CEO库克表示,公司将扩张对于增强现实(AR)应用程序的布局,这一表态引发市场热烈反响,苹果盘后股价大涨超过5%。

  苹果商城已有个14000个AR应用程序,库克表示,随着对AR投资的进一步扩张,这个数字将会继续上升。

  “我们在元宇宙领域看到了很多潜力,并加大对该领域的投资。”库克在回答投资人关于元宇宙计划的问题时说道。

  研发工作集中在交叉领域

  苹果分析师郭明錤此前预测,苹果计划在今年或明年推出一款AR头戴设备,并在此后推出AR眼镜。库克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苹果的研发工作集中在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交叉领域。

  “这些交叉领域就是最容易产生奇迹的地方。”库克表示,“目前我们已经有相当多的投资投入到市场上还不存在的东西上。”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智能手机也是元宇宙的初级装备,苹果在感知硬件和操作系统、图像引擎等传感方面具有优势。”

  虽然至今苹果仍然没有发布AR相关的硬件产品,但苹果头戴式设备专利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近年来,苹果在AR领域的专利布局更趋密集,包括可识别手势和眼球指令的3D传感技术、渲染AR细致流程、注视点追踪和预测方案、混合式眼球追踪方案、视力矫正、与虚拟界面互动专利等,专利数量超过2000件。

  近十年,苹果收购或投资与AR技术相关标的公司超过20家,其中涉及了仿生芯片、Micro LED屏幕、传感器、可追踪定位的空间声场技术等多个领域。

  此前有消息称,苹果正在与台积电合作,布局Micro OLED产线。业内猜测Micro OLED显示器可能会用于首款苹果AR眼镜。

  库克曾表示:“AR是一项与iPhone一样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以后的某个时间起,AR会变成像一日三餐那样的平常,会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手机一样。”

  张君毅表示,苹果在服务和内容生态方面同样具有优势。AR设备可以带来更多增加订阅的机会。通过身临其境的AR体验,可以使得现有的健身或者娱乐视频内容产品变得更具吸引力。

  在刚刚结束的假日季度,苹果的服务收入增长了24%,达到195亿美元,超过分析师预期的186亿美元。过去一个季度,苹果在流媒体音乐和游戏等付费服务方面用户增至7.85亿,高于去年同期新增的6.2亿,也高于上一季度的7.45亿。

  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师Neil Shah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元宇宙相关的服务,例如AR应用程序,可能会改变苹果的收入组合。”

  随着服务和订户的增长,苹果的毛利率已增至40%以上。Shah预计,苹果的服务业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未来五年内可能会超越iPhone硬件销售。

  行业发展仍需5-10年

  游戏开发商Arrowiz公司CEO、游戏行业资深人士熊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苹果布局元宇宙,一方面能创造更多新的潜在设备(VR/AR)吸引更多用户加入生态;另一方面可以创造新的元宇宙使用场景和消费场景,提高用户的内容、软件和应用消费投入。”

  熊振表示,上述两方面都会促进更多现有开发者的业务和增长,激励更多元宇宙的应用创新机会,带来更多创业和投资加入整个生态进化。“但这些仍然需要巨量的新创业公司以及风险资本投入,行业发展仍需5-10年以上时间。”

  益普索消费科技研究院董事总经理周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元宇宙的基础是5G+人工智能技术。现在技术层面已经完备了,主要看应用端如何推进,而资本可以加速催化这些成熟技术的落地应用。”

  “过去一年,Meta等社交媒体公司已经相继推出智能眼镜,苹果布局多年的智能可穿戴技术最终将以何种形态出现也令人期待。”周群表示,“毕竟到目前为止,除了苹果手表和耳机之外,苹果尚未发布任何新的智能可穿戴硬件产品。”

  科技巨头正在展开一场关于元宇宙的“军备竞赛”。近日微软宣布对美国游戏公司动视暴雪发起总价值高达687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创下科技行业的最高交易纪录。

  Loup Venture分析师Gene Munster表示:“苹果别无选择,AR未来将会取代iPhone,苹果必须在人们转变使用硬件方式的时候保证自己不掉队。”

  根据研究机构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到2024年AR产品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650亿美元,并以80%的高速增长。

  苹果晚于谷歌布局AR眼镜,遇上一个更好的时机。谷歌早在2014年就重磅推出Google Glass,但当时软件和应用场景都尚未准备就绪。

  “苹果的聪明之处就是让别人先试,自己统治市场,因为几乎苹果采用的技术大部分都能成为未来的主流。”一家硬件公司研发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