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能源汽车行驶数据价值何在

周健上海证券报

  特斯拉女车主维权风波持续发酵。在多部门发声后,特斯拉表示“愿意全力配合,提供事发前半小时的车辆原始数据给第三方鉴定机构或政府指定的技术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本人”并已给到相关数据。有业内人士表示,就特斯拉这个特定事件而言,通过数据分析基本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而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数据的积累和价值的挖掘更事关未来。

  数据从何而来?

  采集、存储、上传车辆数据是新能源汽车的最基础要求,在技术层面上早已不存在障碍。

  2016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车企必须建立监测平台,并接入地方和国家两级监测平台;从2017年1月1日起对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安装车载终端,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电池状态、故障预警等。

  为此,工信部组织制定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下称《技术规范》),对车载终端等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提交符合该国标要求的检测报告成为新能源车型进入工信部目录的必要条件之一。

  《技术规范》对车载终端的数据存储和采集的间隔时间、存储介质的容量、断电保护等方面提出明确标准。此外,对于详细数据的采集范围,《技术规范》也有明确界定,包括车辆状态、充电状态、运行模式、车速、加速踏板行程值、制动踏板状态等共计13项。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以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为代表的电子辅助驾驶发展迅猛。在此背景下,《技术规范》中要求收集的数据主要适用于动力电池起火事故的调查,并不适用于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车辆事故原因的分析。

  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化的发展趋势,工信部等三部门在2018年4月印发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记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须自动记录和存储环境感知与响应状态、车辆外部360度视频监控情况等信息在车辆事故或失效状态发生前至少90秒的数据,且存储时间不少于3年。

  数据价值何在?

  华为发布其自动驾驶云服务“八爪鱼”时,显示了其用于第三方自动驾驶算法验证的仿真场景。视频中,华为“八爪鱼”仿真的武汉光谷广场环形道路上车辆如梭,不仅电动自行车、行人的行动轨迹清晰可见,还有汇车、变道、“加塞”等场景。

  场景仿真的基础正是车载传感器产生的环境感知数据,而这只是汽车行驶数据落地应用的缩影。

  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就ADAS和刹车失灵类似的问题提出建议,包括带有ADAS的车型必须标配行车记录仪,记录时的画面必须同步显示ADAS是否运行,以及ADAS状态下油门、刹车、转向等对应的基础工作状态。李想表示,上述功能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难度,但是提供了相对重要的证据,减少“车主取证难、厂商被冤枉”的概率。

  配备了ADAS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包含传感、决策和执行三个层面的软硬件。其中,传感系统包括雷达、摄像头、V2X等;决策系统主要是自动驾驶算法;执行系统则包括电子稳定系统、电动助力转向和自动变速器等。简单来说,仅ADAS产生的数据就包含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看”“想”“做”三个层面的数据。

  事实上,只要是涉足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都在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车辆的真实行驶数据。

  滴滴CTO兼自动驾驶CEO张博曾介绍,滴滴自主研发的“桔视”车载摄像设备,覆盖了滴滴50%以上的网约车订单和300多个城市。“桔视”设备收集的长尾场景数据,将帮助滴滴搭建更丰富的仿真测试场景库,推动自动驾驶算法不断迭代进化,加速自动驾驶应用部署。

  特斯拉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问世之初,实现了自动巡航、自动转向、辅助变道、自动泊车等功能,并不断迭代更新,新增了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等。在此基础上,2019年特斯拉推出面向用户收取订阅费用的FSD(Full Self-driving),并通过OTA不断更新,使其具备了智能召唤、红绿灯识别、标志识别等功能。推动特斯拉辅助驾驶技术不断更新的,是全球范围内特斯拉车主带来的近乎于零成本的海量行驶数据。截至去年4月,特斯拉公布的累计上路行驶里程已达48亿公里。

  但是,免费攫取用户行驶数据的价值,在行业内并非没有反对之声。

  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用户数据很重要,它将驱动企业慢慢向前,成为迭代服务体验的核心驱动力。为此,智己汽车划出4.9%的股权收益以回馈用户的数据贡献。“就拿智能驾驶来讲,需要不断迭代升级,而这就需要不断有用户数据的积累。沿着智能时代的逻辑,如果继续免费使用用户数据,就是选择与时代为敌。”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