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凌云股份总经理罗开全:聚焦高端市场 强化轻量化技术优势

金一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年来,新能源造车势头强劲,不仅吸引来各行各业巨头入局,也对传统汽车制造业带来了冲击。
  凌云股份总经理罗开全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全球碳排放限制政策压力下,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发展黄金期。凌云股份将通过不断技术创新,以轻量化、高强度产品适应客户新需求,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优化产品结构
  中国证券报:请介绍一下凌云股份2020年的经营情况。
  罗开全:公司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78亿元,同比增长15%,优于汽车行业发展水平;实现利润总额5.01亿元,同比增长167%;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245%。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凌云股份坚持创新驱动,有效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轻量化碰撞产品、汽车管路系统、新能源电池产品、高强度轻量化热成型产品及驱动轴产品保持了市场前列,取得了好于预期的经营业绩。
  中国证券报: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公司在该领域如何规划和布局?
  罗开全:凌云股份重点从客户和产品两个维度进行规划,核心是聚焦优质客户和优势产品。
  具体来说,在客户方面,公司积极开发保时捷、宝马、奔驰、PSA等高端客户,保持与高端客户的同步设计、同步开发、同步验证,紧紧把握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发展方向;在产品开发方面,发挥中央研究院平台优势和中外企业技术协同优势,以新能源汽车电池产品为重点突破发展方向,并把集成化、平台化、模块化、技术门槛较高的优势产品作为拓展方向,持续推动公司产品结构优化。
  研发投入加大
  中国证券报:公司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如何?
  罗开全: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和自身研发综合实力的提升。近三年来,投入的技术研发费用分别为4.16亿元、4.63亿元、5.08亿元,均超过销售收入的4%。
  同时,公司在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攻关和新材料应用推广取得跨越式进步。凌云成功开发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冷却系统;实现了高阻燃、低密度、可回收复合材料在电池壳上壳体上的应用;一体化热成型门环,实现减重15%;一体化前端框架总成产品比传统产品减重50%,成本降低20%以上,并积极向整个前端模块集成供货转型升级;新型日字保险杠在同能性能情况下减重10%左右;1700Mpa超高强钢辊压A柱产品,断面尺寸缩小40%,有效减少盲区。
  中国证券报:请介绍一下公司“十四五”时期的规划和目标。
  罗开全:“十四五”期间,公司将以“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汽车零部件企业”为目标,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产业链提升能力、国际化经营能力、专业管理能力和依法治企能力建设,把公司建设为“有技术、有品牌”的全球化企业集团先进制造业发展平台。
  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需要形成四个细分领域的关键支撑:一是发挥凌云在高强钢、辊压热成型技术、铝合金连接总成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等轻量化工艺技术优势,开发全球汽车品牌的车身结构件全球化平台项目,将车身结构产品做强做大。二是抓住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机遇,发挥在铝制电池壳方面的优势,整合行业资源,将新能源电池产品做成全球领先。三是发挥亚大集团同步设计、系统集成技术优势,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将亚大汽车管路系统全球地位进一步扩大。四是努力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德国WAG公司运营好现有项目,实现全球协同和预期收益。
  轻量化技术创新
  中国证券报:作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领域龙头,公司有哪些核心竞争优势?
  罗开全:客户的需求就是凌云发展的方向,凌云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公司之一。目前,公司在已获取保时捷、宝马、奔驰、PSA等高端车型电池壳产品的配套权的同时,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布局,抢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高地,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科研和生产的新布局。
  在汽车轻量化方面,公司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是中国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汽车零部件企业成员单位之一,高强钢、铝合金成型工艺技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优势是凌云中央研究院与德国WAG全球协同创新,成为凌云的“新名片”,为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创新研发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创新动力。
  中国证券报:请具体介绍下公司在汽车部件轻量化的创新。
  罗开全:公司应用创新深度发展轻量化、电动化,密切关注智能化和网络化,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把轻质材料应用(高强钢、铝合金、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轻量化新结构产品替代升级、平台化产品替代传统方案)、先进工艺技术(超高强钢3D辊弯、二维变曲率辊弧技术、热气涨成型技术、激光拼焊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不断丰富公司的产品谱类和服务客户的能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