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车市实探:经销商库存失衡“难题”待解

金一丹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现车难求,展车被抢。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多家4S店发现,多地汽车经销商面临库存严重失衡问题,提车周期从1-2个月延长至4-5个月甚至半年。

  此前,上海、吉林等汽车工业重镇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整车厂面临零部件断供问题,甚至导致停产。多部委迅速出台政策,保障物流畅通,上汽、特斯拉等企业上海工厂日前实现复产,中国一汽在长春的五大主机厂也全部复工。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企业复工生产,将对全国汽车行业恢复生产起到推动作用,新能源汽车排产有望回归正轨。

  库存结构性失衡

  “热门车型没现车,新下单至少排队三个月以上提车。”特斯拉在北京的某直营店销售经理王坤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库存不足三成,着急提车客户可以考虑配置稍微高一些的车型。

  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走访长城汽车、小鹏汽车、蔚来等数十家汽车销售门店了解到,自3月底以来,受上海、吉林等地疫情影响,汽车产业链普遍面临零部件短缺问题,有的整车企业停产停工,经销商库存出现严重结构性失衡。

  “4月份以来,订单量饱和,一个周末就能签20多单。”深圳市蔚来某直营店销售经理李小辉(化名)表示,因为原材料成本上涨,部分车型将在5月上调价格,部分客户为锁定价格,近期提前下单。

  “今年一季度,锂矿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整车厂在3月底、4月初掀起了‘涨价潮’。短期车企订单量大增,实质上是消费前置效应。”某券商分析师认为。

  “交付周期由此前的1-3个月延长至4-5个月,部分车型甚至需要半年才能交付。”李小辉无奈地表示,“库存能卖的都被客户订完了,甚至有些门店展车也被预订,直营店库存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位于上海、吉林的经销商却面临库存积压、现金流紧张的困境。“汽车消费注重线下体验,上海的经销商停业快一个月了,各个汽车品牌订单量下降超过90%,车压在手里卖不出去,经营压力非常大。”上海某区域4S店负责人李文峰(化名)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经销商库存结构性失衡将对产业发展带来影响。一方面,疫情管控地区经销商库存压力过大,容易出现资金问题;另一方面,非疫情区由于供给不足,经销商营收下降,同样面临经营压力。

  供应链承压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长城汽车、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多家车企了解到,受疫情影响,多家位于上海、吉林等地区的供应链企业无法供货,导致整车企业停工停产,新车交付延期。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具有区域性集聚的特点,上海等地的疫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汽车元器件为核心,周边容易形成多个配套供应商集群,便于生产联动,节省运输成本。”某汽车零部件厂商采购负责人刘芳(化名)表示,本次疫情在江浙沪地区,影响到供应链运转,甚至该部件的全国供应。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海和吉林各占全国汽车产量的11%左右,上海还是高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核心中枢。乘联会指出,汽车涉及复杂精密的产业链体系,产业链长、协同要求高,核心零部件生产和物流基地的停产辐射范围广。

  同时,汽车供应链体系较为封闭,产业遇到疫情冲击时“转身慢”。“汽车零部件缺一不可,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供应商。”某国内头部汽车厂商相关负责人陈凯(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汽车制造业的产品一致性要求高,零部件需经过认证并报批工信部,列入工信部公示目录,重新认证零部件供应商所需时间长、成本高。

  畅通物流运输

  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阻。“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找到能拉货的货车师傅就跟雪中送炭似的。”某汽车零部件公司董事长赵翰林(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多位业界同行近期四处寻找货车司机解决运输难题。

  “汽车产业链相对较长,构造复杂的零部件一般采用模块化供应模式,分为一、二、三级供应商。一般来说,层级越低的供应商数量越多。”赵翰林称,一级供应商多分布在主机厂周围,但三级零部件供应商通常在更广范围,距离主机厂较远,平时要通过长距离运输。

  疫情导致运力效率下降运价上涨,对异地供应链造成影响。赵翰林表示:“货车司机本来就不够,疫情导致正常上岗的司机更少,货物周转效率下降。”

  为畅通物流运输,保障经济平稳运行,近期多部委密集出台政策解决企业燃眉之急。4月18日召开的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改善物流从业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并给予延期还贷等金融支持。要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

  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已于4月19日完成了复工复产压力测试,并实现首辆汽车生产下线。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于同日复工复产。特斯拉表示,整车零部件还有一周左右的库存,目前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推动100多家供应商复工复产,并畅通物流链。

  万联证券指出,区域疫情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给受限,叠加原材料价格高企,短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影响较大。但新能源汽车需求依然旺盛,且渗透率持续提升,随着产业链的复工复产,新能源汽车排产有望恢复正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