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浙商证券: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精准导向

马爽中国证券报

  中证网讯(记者 马爽)浙商证券研究所所长邱冠华、首席经济学家李超4月7日发布的联名观点称,我国货币政策应以我为主,不会受外部环境干扰。当前经济形势及就业市场稳健运行,我国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将逐渐切换至金融稳定,核心关注稳定宏观杠杆率,在此过程中,广义货币M2增速和社融增速两者将逐渐回落至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水平,虽然总量性货币政策逐步退出,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延续并发挥精准导向作用。2021年可能是名义利率维持基本稳定、通胀上行、实际利率下行的组合,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仍是确定性趋势。

  核心观点主要包括四方面:其一,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不受外部干扰。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政府部门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各项政策迅速出击、成效显著。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实现快速修复,2020年,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这也使得较早地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成为可能。

  当前海外经济体货币政策节奏不一,浙商证券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不会受外部环境干扰。当前美国仍延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其外溢性不会影响我国。进入3月,新兴市场国家掀起加息浪潮,浙商证券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压力主要源于消费品供需缺口,而我国作为消费品生产大国,不会出现消费品供需缺口,当前存在于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风险在我国较难发生。

  其二,货币政策首要目标转向金融稳定。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明显改善,就业市场稳健运行,保就业、稳增长目标基本完成,而物价问题、国际收支也不会成为央行的核心考量,我国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将逐渐切换至金融稳定,核心关注稳定宏观杠杆率。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今年3月初的重要会议均强调“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顶层定调基本确定。

  从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角度出发,央行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将转为金融稳定。在此过程中,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将逐渐回归正常化,广义货币M2增速和社融增速两者将逐渐回落至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水平。总体预计2021年社融增速降至10.9%,M2增速回落至9%。

  其三,着力继续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2021年可能是名义利率维持基本稳定、通胀上行、实际利率下行的组合,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仍是确定性趋势。其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可能全年保持基本稳定,但预计物价水平今年有明显抬升,预计全年CPI同比增速1.4%,PPI同比增速3.2%,这意味着剔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利率水平将有下行,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任务相一致。

  其四,把握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应延尽延。2021年,虽然总量性货币政策逐步退出,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延续并发挥精准导向作用。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知称,决定进一步延长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实施期限至2021年底。延长两项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的政策切实落地,有利于帮助小微企业更好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生产经营稳定恢复。

  此外,其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将有所延续。2020年一季度,央行在MPA考核中进一步提高了小微、民营企业融资和制造业融资的考核权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预计2021年MPA考核中对民营、小微、制造业融资的考核永久保留概率较大,引导资金有效流入实体部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