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注册制下券商投行业务大比拼:IPO项目翻倍 马太效应加剧

21世纪经济报道

  注册制下A股IPO迎来大年,各大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水涨船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2021年以来共有208家(含已完成发行,下同)公司在A股首发上市,较去年同期的102家(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8日)大增103.92%。其中沪市主板46家,科创板71家,深市主板18家,创业板73家。

  数据显示,上述208家公司上市涉及的中介机构,包括47家保荐券商、24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和42家律师事务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随着注册制的持续推进,中介机构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IPO项目也进一步向头部券商集中,不少券商由此迎来保荐收入大爆发,47家券商今年1-6月(截至6月8日)合计承销保荐收入高达101.65亿元。

  “注册制导致的IPO增量直接带火了券商的发行承销业务。券商投行业务本就来自IPO承销,以及并购等业务,IPO增加就是其业务总量提升,由于我国券商行业竞争对手较为固定,需求增加意味着分摊到每一家券商的业务量增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受访时指出。

  IPO承销马太效应显著

  注册制试点以来,A股市场充分发挥直接融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从融资额来看,今年1至6月(截至6月8日)IPO累计融资额为1612.2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31.99亿元增长了30.87%。

  各大券商的IPO承销保荐收入也迎来大丰收。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47家券商获得IPO承销保荐收入,合计101.6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6.38%。

  就各券商表现来看,海通证券以11.35亿元的IPO承销保荐收入位居榜首,成为2021年度首家IPO承销保荐收入突破10亿元的券商。中信证券位居第二,其单独保荐的20个项目获得收入9.16亿元,与中金公司共同保荐项目共享6814.85万元承销保荐费用。华泰联合证券位居第三,获6.59亿元收入。

  此外,中信建投证券、民生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安信证券等券商的IPO承销与保荐收入也突破4亿元。其余39家券商首发承销保荐收入则均在4亿元以下,其中21家收入不足1亿元。

  从承销家数来看,今年1至6月(截至6月8日),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均单独保荐了20个IPO项目。同时中信证券还与中金公司联合保荐惠泰医疗IPO。华泰联合证券保荐项目合计14个,中信建投单独保荐项目则为11个,但其还分别与华西证券、国信证券、中原证券、长江证券、招商证券联合保荐了5个项目,分别是川网传媒、爱慕股份、瑞华泰、有研粉材和重庆银行。

  此外,部分中小券商的投行业务也在注册制大潮下迅速崛起,保荐项目位居前五的还有民生证券、长江证券,两者各单独承销10个项目,此外,长江证券还与中信建投合作保荐一个项目。在业内人士看来,部分中小券商正通过各自的资源禀赋尝试弯道超车。

  不过,尽管如长江证券、民生证券等中小券商IPO单数均进入了行业前十,但整体来看,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等第一梯队券商仍在IPO承销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就承销金额排名来看,头部券商优势仍不可动摇,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东方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和中信建投的首发承销金额均超百亿元。

  其中中信证券参与承销的IPO项目(21个)合计融资183.07亿元;海通证券参与的20个IPO项目合计融资160.51亿元;东方证券承销的7个项目合计融资114.91亿元,其中和辉光电-U一家融资就高达81.72亿元;华泰联合承销的14个项目合计融资100.94亿元;中信建投参与的17个项目合计融资144.01亿元。

  整体来看,2021年IPO融资金额最高的前十个项目中,大多数都被大型券商包揽,除了和辉光电-U外,IPO融资额排名第二的天能股份(融资48.47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融资额达37.63亿元的重庆银行由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联合保荐。

  “在任何领域,最终都会出现马太效应,对于IPO企业,找一家有规模,成功率高的券商,是IPO企业从稳定自身预期出发。而从市场角度,要鼓励小型券商保持竞争力,则可能需要推进券商之间的并购和联合。”盘和林说道。

  中小券商借力区位优势

  尽管市场格局难以撼动,但在这场“增量”爆发的大比拼中,越来越多中小券商也紧抓注册制机遇,在追赶的过程中“后劲十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区位优势”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券商的竞争秘诀之一。

  其中,较为典型的如东莞证券,其今年成功保荐的两个IPO项目均位于广东省,其中生益科技注册地同为东莞市,另一家企业奇德新材则位于广东省江门市。2020年,东莞证券还曾推动5家东莞本土企业成功过会、1家再融资项目发行。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东莞证券还有20个IPO项目处于正常排队过程(包括辅导登记备案企业)中,其中超过12家为广东省内项目,位于东莞市的则有7家。

  早前,东莞证券副总裁郜泽民曾透露,东莞证券负责着130多家大湾区新三板企业的持续督导,其新三板市场服务已基本覆盖大湾区各个城市,成为广东省内督导规模较大的券商之一。

  “未来,东莞证券将进一步推动多家大湾区挂牌公司转板或促成其并购重组,利用东莞地理优势,主动承接广州及深圳的金融产业辐射,协助新三板企业通过发行上市、重组并购等资本运作,实现其融合、延伸、转型发展。”郜泽民说道。

  此外,如注册地位于郑州的中原证券,其今年以来成功保荐了6个IPO项目,其中2个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分别是今年5月25日创业板上市的郑州百川环能,和今年1月29日上交所主板上市的蓝天燃气,两家企业分别募资3.69亿元和9.80亿元。

  注册地位于四川成都的华西证券今年已有3个项目上市,其中川网传媒、海天股份均为四川省内企业,两者分别融资2.27亿元和8.74亿元,另外还有一个项目晓鸣股份注册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同样位于西部地区。

  总部及注册地在苏州市的东吴证券,今年成功保荐的4个IPO项目也均来源于江苏省苏州市内,分别是科创板上市的明志科技、上声电子,上市主板上市的佳禾食品以及深市主板上市的华亚智能;此外前文保荐11个项目的长江证券,其中也有2个IPO项目来源于湖北省内。

  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成监管重点

  在业务规模和收入双丰收的同时,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提高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成为近年来监管反复强调的课题。

  2021年4月,证监会集中公布了29条投行业务违规处罚信息,对发行人核查不充分、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等行为采取监管措施,涉及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国金证券、东方证券、五矿证券等10余家券商。

  其中,券商违规行为多集中于对发行人核查不充分、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未勤勉尽责督促发行人等。相关业务负责人也被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行政处罚。

  随后,2021年5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上明确表态,证券行业要发挥好投行的市场和价格导向作用,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切实提升保荐、定价、承销等核心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证监会多次强调“零容忍”,严惩“带病闯关”,强化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这意味着监管部门将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执法问责力度,以严监管倒逼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此外,随着中介机构面临的监管趋严,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必然面临优胜劣汰。

  “从总量比例上看,相比较以前年度,这类(中介机构被处罚)事件发生概率并没有明显提升,监管一方面对于注册制之后的市场监管更加严格,另一方面监管应用科技手段,对券商违规行为反应更加敏捷,所以,个人认为是正常现象,并不能说明中介机构质量下滑。对于IPO的乱象,这些处罚起到了警示作用,能够规范未来券商投行业务的行为。”盘和林说道。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