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红塔证券正式启动80亿元配股

陈晨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晚间,红塔证券发布公告称,将以7月26日收市后A股总股本36.33亿股为基数,按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全体A股股东配售,共计可配售股份数量为10.90亿股,配股价格为7.33元/股,预计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

  此外,今日晚间,中信证券也发布公告称,证监会依法对公司提交的配股审批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认为申请材料齐全,决定对该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受理。中信证券配股预案显示,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80亿元。

  红塔证券将实施80亿配股

  2020年3月,红塔证券配股方案经过了董事会审议。之后经过一年时间,即2021年3月,证监会核准通过了红塔证券配股方案。今日,红塔证券发布了配股发行公告。

  据配股发行公告显示,本次配股以股权登记日2021年7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收市后红塔证券A股股本总数36.33亿股为基数,按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全体A股股东配售,可配售股份总额为10.90亿股。本次配股价格为7.33元/股。

  红塔证券表示,公司控股股东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中烟总公司控制的其他股东中国双维投资有限公司、云南华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浙江省公司、昆明万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均已出具承诺,将根据本次配股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的持股数量,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根据本次配股方案确定的可获得的配售股份。

  据悉,本次配股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80亿元(含发行费用),其中不超过40亿元投入发展FICC业务、不超过20亿元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剩余资金将用于增加投行业务资金投入、设立境外子公司及多元化布局、加大信息技术系统建设投入和其他营运资金安排等。

  如不参与配股 投资者应避免因除权造成损失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2021年7月27日至2021年8月2日为红塔证券本次配股缴款期,缴款期内红塔证券A股股票全天停牌;2021年8月3日为登记公司网上清算期,红塔证券A股股票继续停牌一天;红塔证券A股股票将于2021年8月4日开市起复牌。本次配售代码为“760236”,配售简称为“红塔配股”。

  需要提醒的是,投资者倘若决定参与此次配股,至少应在股权登记日(7月26日)前持有股票,并做好资金准备。即红塔证券所说的:请投资者于股权登记日收市后仔细核对其证券账户内“红塔配股”的可配余额,做好相应资金安排。

  倘若投资者不参与配股,应当在股权登记日(7月26日)前卖出所持红塔证券股票,避免因股价除权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如果长期看好红塔证券股票,可在配股完成后再重新买入。

  今日红塔证券涨停,报收14.15元/股。如果投资者在股权登记日前持有红塔证券股票但又不缴款参与红塔证券配股,将会面临除权损失。假如以14.15元为除权前收盘价,在红塔证券完成配股工作后,除权后价格即为(10*14.15+3*7.33)/(10+3)=12.58元,相比原来的14.15元损失11.10%,相当于吃了一个跌停。

  还有4家券商今年发布配股预案

  今日晚间,券商龙头中信证券也发布了其配股工作的最新进展。根据中信证券公告,中国证监会依法分别对公司提交的A股配股的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核准申请材料和H股配股的境外增发股份审批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认为申请材料齐全,决定对该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受理。公司本次A股配股和H股配股事项尚需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据悉,本次中信证券配股募资金额将不超过280亿元。

  Wind数据显示,今年6月,华安证券实施了配股,募资总额近40亿元。此外,除了前述提到的红塔证券、中信证券外,东方证券(拟募资168亿元)、财通证券(拟募资80亿元)、东吴证券(拟募资85亿元)也均在今年上半年发布了配股预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41家上市券商(不含东方财富和财达证券)股价的平均跌幅达16.6%,严重跑输市场,但是近期上市券商披露的上半年业绩预告却表现亮眼。中信建投研究报告认为,造成二者背离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上市券商再融资频率增加,尤其是配股频率增加。

  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称,上市券商的业务结构愈发重资本化,净资本“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但2021年以来,券商板块行情低迷,投资者并不乐意认购券商的增发股份或可转债。为此,许多券商选择了配股作为再融资手段,让既有股东做出“认购or承受股价摊薄”的两难选择,可能引发既有股东的不满和抛售。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