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雷”已排完? 41家券商半年信用减值锐减93亿

证券时报

  2021年半年报披露已收官,去年备受关注的券商“信用减值损失”指标也重回市场视野。去年全年,41家上市券商全年信用减值损失近300亿元;今年上半年,41家上市券商信用减值损失合计仅24亿元。从信用减值损失绝对额来看,上半年损失超过10亿元的仅有1家,而去年同期有4家。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波动较大,各家券商普遍计提了大量减值准备金。进入2020年下半年后,“慢牛”行情启动,加之今年结构性牛市行情仍未结束、经济复苏进展良好,因此半年报所披露的信用减值损失数据呈大幅下降。

  信用减值损失少了93亿

  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普遍赚得盆满钵满,营收和净利双增长。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41家上市券商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982.41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中信证券上半年就净赚超百亿元,为2015年以来首次。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上半年券商业绩大增,除了因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受益交投活跃而贡献显著,实际上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减少也功不可没。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41家上市券商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达到117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仅为24亿元。

  从绝对额来看,今年上半年仅1家券商信用减值损失超过10亿元,而去年同期则有4家;今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超过1亿元的有11家,而去年同期则多达23家。

  具体来看,去年信用减值损失超过10亿元的为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国信证券等4家头部券商。海通证券今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10.2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9亿元减少了近19亿元;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国信证券今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6.9亿元、2.6亿元、-6亿元,去年上半年则分别为20.34亿元、12.9亿元、1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4家券商今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减少后,净利润均斩获逾三成的增长。今年上半年,东方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净利润分别为27亿元、48亿元、89亿元、1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7%、63%、51%、37%。

  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负责人杨博光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根据测算,2021年上半年41家上市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增长贡献度(各项业务净收入变化金额/去年同期归母净利润)排名中,前三名分别为其他业务、经纪业务、减值损失,贡献度分别为33.88%、15.62%、11.70%。

  “若是从贡献度的边际变化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贡献度正向变化最大的确实是信用减值损失,第二才是其他业务,其余大部分都是负方向变动。”杨博光表示。

  对此,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李兴表示,部分券商计提信用减值大幅缩减,甚至转为负值,如东方证券和中信证券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减少,“信用减值直接影响券商营业支出,2021年上半年券商信用减值大幅缩减对行业业绩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构性牛市带来逆转

  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指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所带来的减值损失,对券商而言,主要包括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融出资金、其他债权投资等。尽管信用减值损失不代表实际损失,但容易拖累券商净利润。

  例如,“券商一哥”中信证券2020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65.81亿元,减少净利润49.32亿元。而放到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的信用减值损失仅为6.9亿元,可以说同比大幅减少,实现了轻装上阵。

  证券时报记者同时注意到,今年上半年甚至有些头部券商如国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信用减值损失为负数,其中国信证券信用减值损失从去年上半年的10亿元变为今年上半年的-6亿元,中信建投则从0.97亿元降至-3.34亿元。

  杨博光分析,部分券商的信用减值损失甚至大幅下降至负数,与A股的结构性牛市行情有关。去年因为疫情,各家公司普遍计提了大量的减值准备金,增加自身经营的安全边际。而进入2020年下半年后,“慢牛”行情启动,部分券商发现实际减值损失要低于当初的计提值,因此损失转回为负数的情况。此外,今年结构性牛市行情仍未结束,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数据大幅下降。

  李兴表示,2020年券商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主要由于注册制的全面推行和退市新规的发布,部分个股面临着一定的退市风险,股价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券商选择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进而出现计提信用减值的情况。另外,2018年以来部分股票质押式回购出现违约等风险,部分券商选择通过清收、诉讼等方式弥补损失,这也是导致券商计提减值损失的主要原因。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市场行情向好,指数震荡上行,股票质押业务风险整体下行,部分券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转回,降低了信用减值规模。”李兴说。

  北交所催热券商板块

  近期,市场流动性维持边际宽松,A股成交额持续放量,两市成交额连续35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加之北京证券交易所横空出世,进一步吸引投资者关注证券行业。

  李兴认为,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将带来资本市场扩容,也有望带来更多参与者,直接利好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券商。在基本面和资金面助力下,9月指数有望迎来上行。

  杨博光表示,随着公募、私募基金存量规模不断增加,叠加两融规模逐步提升,流入二级市场的资金也将增多。此外,量化交易带来的成交额上升也是当前市场焦点,后续两市成交额变化可持续关注。而北交所的设立,一方面将焕发原本流动性较低的新三板市场活力,进一步推升市场的成交额,对券商经纪业务形成利好;另一方面,对于提早布局新三板的券商,其自身投行业务的“护城河”将会得到加深。提早布局的券商,对于新三板中极具潜力的“专精特新”公司具备先发优势,同时投研能力的优势也将体现在对“小而美”公司发掘之上,这种差距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从券商业务层面看,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机构客户占比较高的券商,高频交易会增厚公司经纪业务的业绩。此外,在居民财富管理催化下,资管业务占比较高、名下基金子公司规模较大的券商,以及财富管理转型成效显著的券商同样值得关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