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经纪业务成券商前三季度第一大收入来源

赵中昊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部分券商获悉,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下发《证券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分析》。数据显示,全行业140家券商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63.57亿元,同比增长7.00%;实现净利润1439.79亿元,同比增长8.51%。从收入结构看,由于衍生类投资收益下滑导致自营收入增速放缓,叠加市场交投活跃,经纪业务取代自营成为行业第一大收入来源。

  投行业务方面,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券商积极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股债承销额均同比上升,但由于公司债承销费率下降、主承销佣金减少等因素,前三季度券商投行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市场交投活跃推升经纪业务

  中证协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等因素,券商行业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154.90亿元,同比增16.61%,总营收占比31.52%;自营业务收入1064.04亿元,同比增4.97%,总营收占比29.04%;利息收入483.07亿元,同比增8.41%,占比13.19%;投行业务收入463.12亿元、同比降3.96%,占比12.64%;资管业务收入219.62亿元,同比增3.28%,占比5.99%。

  值得注意的是,中证协数据显示,2020年及2019年同期,券商行业第一大收入来源均为自营业务,总营收占比分别为30%、34%。

  中证协表示,前三季度券商行业自营投资规模保持增长,但因衍生类投资收益下滑导致自营业务收入增速放缓。其中,股权类投资收益530.73亿元,同比增18.01%;固收类投资收益558.08亿元,同比增4.6%;衍生类投资收益-263.83亿元。

  此外,作为重资产业务,自营业务规模与券商的资本实力密切相关,其市场集中度在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自营业务排名前十的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46.41%上升至54.10%。

  股债承销规模同比上升

  投行业务方面,中证协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券商为上市公司完成股权融资9097.69亿元,同比增加1.23%。其中,股票IPO融资3923.04亿元,同比降1.55%;再融资规模为5174.65亿元,同比增3.45%。证券公司承销债券规模为10.88万亿元,同比增12.49%。

  数据显示,受益于注册制试点实施,证券公司服务“硬科技”和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直接融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科创板和创业板完成融资规模增速高于主板。

  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和创业板完成股权融资同比增长15.91%,占A股市场股权融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7.03%上升至31.88%;主板完成股权融资同比下降8.23%,占比由去年同期的72.97%下降至68.12%。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股债承销规模同比上升,但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3.96%)。中证协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债承销费率下降、主承销佣金减少等情况导致。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券商对于公司债的主承销金额为29668.18亿元,同比增4.14%;佣金收入为95.26亿元,同比降14.31%;承销费率为0.32%,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财富管理转型持续升级

  中证协表示,受资本市场交投持续活跃及居民财富权益化转移等多重因素影响,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成效逐步显现,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增长。三季度末,行业受托资金期末余额达10.97万亿元,客户资金余额为1.94万亿元,券商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的基础不断夯实,特别是市场对主动管理类产品需求提升。券商集合资管业务规模上升至2.72万亿元,同比增93.72%,占资产管理规模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2.49%上升至24.79%。

  二是券商财富管理效益不断增强。尽管在资管行业“去通道、控杠杆”要求下,三季度末,全行业受托资金期末余额同比下降2.38%,但由于主动管理类产品规模增长,平均费率有所提升,使得前三季度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219.62亿元,同比增3.28%。此外,前三季度,全行业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实现净收入154.10亿元,同比增70.56%。

  三是券商财富管理体系持续完善。截至三季度末,境内券商的基金投顾牌照获批29张,服务财富管理客户的方式不断丰富。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36.80亿元,同比增15.07%。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