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八大券商把脉节后走势 虎年“开门红”可期

胡雨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月7日,A股迎来虎年首个交易日。在经历春节前持续调整后,目前多家券商在其最新策略观点中均对春节后A股走势持较为乐观态度,认为外围市场反弹有助于提振A股市场风险偏好,A股“市场底”渐近,虎年“开门红”可期。

  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后市如何布局?券商较为看好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的品种,以及有潜在政策支持的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食品饮料等行业。

  “市场底”渐行渐近

  回顾春节前走势,在美联储政策表态转“鹰”等因素影响下,节前A股市场出现明显下跌。

  春节期间,外围市场行情表现无疑是国内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以最为关注的流动性变化而言,日前欧洲央行宣布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50%,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多位官员发表讲话进一步强化3月加息预期,美国1月ADP新增就业人数超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也提振了加息预期。

  在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看来,当前海外央行货币收紧预期已经阶段性度过顶峰,海外投资者已经充分预期了美联储上半年的操作思路,且美联储已经阶段性达到了控制通胀预期的目的,大概率不会有比市场预期更“鹰派”的表述。市场“情绪底”在节前已经出现,“市场底”渐行渐近。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显顺也表示,春节期间随着流动性预期负面影响的消化,美股企稳回升,同时考虑到节前A股已对流动性预期变化逐步定价,未来海外流动性预期的负面影响边际上将持续弱化。综合来看,春节后市场有望逐步回稳。

  从春节期间外围市场走势不难看出市场信心的回升。Wind数据显示,1月28日以来,美股三大股指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走势,欧洲主要股指亦呈现震荡上行态势;亚太市场方面,日韩主要股指止跌企稳,港股在1月31日、2月4日两个交易日出现强劲反弹。

  在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林荣雄看来,经过春节前调整后,市场负面情绪已获得较为充分的释放,春节期间外围市场普遍反弹,提振A股市场风险偏好。当前市场已进入磨底后期,短期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后续进一步下跌的概率很低,节后市场有望实现虎年“开门红”。

  挖掘“稳增长”主线

  尽管从流动性角度看,A股面临全球流动性收紧的压力,但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认为,我国经济基本面周期和政策独立性决定了当前的货币宽松周期仍未结束,强势的人民币汇率将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灵活性提供支撑,对于节后市场的企稳反弹抱有信心。

  梳理发现,对于国内流动性延续相对宽松局面是诸多券商的共识,“稳增长”政策在节后会否加码成为更值得关注和期待的话题。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指出,从各省市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看,地方政府“稳增长”的决心较强,共同富裕、数字经济、低碳环保也是高频出现的工作重点。A股当前“政策底”目前已经基本确认,“情绪底”可能会视稳增长政策力度和节奏在近期出现,“增长底”也渐行渐近,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上半年逐步见底回升,在这种背景下无须对A股市场过度悲观。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亦表示,春节后“稳增长”政策大概率会密集落地,这将是支撑A股节后“开门红”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将缓解市场忧虑。从投资角度出发,“稳增长”和“双碳”存在交集的低估值价值股值得关注。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认为,A股春季行情可期,2022年A股大概率将是震荡市而非熊市。

  对于2月市场将走出怎样的行情,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预计,在快速调整后市场有望围绕新旧基建的“稳增长”预期和独立景气方向进行局部反弹,不过反弹后仍将继续筑底,等待新的拐点信号。

  布局低估值方向

  立足当下,后市投资者该如何择机布局?

  秦培景建议围绕“两个低位”积极布局优质蓝筹:一是基本面预期处于相对低位的品种,包括航空、酒店,以及前期受成本问题压制的中游制造业,如汽车、光伏风电设备等;二是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的品种,包括地产信用风险预期缓释后的优质开发商、建材和家居企业,经历冲击后的港股互联网龙头,以及具备新材料等新业务发展能力的精细化工企业。

  王汉锋认为:“当前应关注三个方向:一是政策边际变化而潜在支持的领域,包括基建、地产相关产业链(建筑、建材、家电、家居)、券商等;二是中下游消费领域,包括家电、轻工家居、汽车及零部件、互联网、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医药等;三是去年涨幅大的制造成长板块还未到全面介入时机,潜在布局时间点可能在二季度初。”

  林荣雄结合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业绩预告表示,高景气赛道内部基本面分化已开始显现,具备产业全球竞争力、在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的龙头公司最能受益于产业高景气,估值不贵的同时竞争优势不断凸显的公司才是投资的首选品种。2月行业配置推荐新能源、电子、汽车、食品饮料、计算机、化工、银行、券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