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部超导:十余年踽踽独行 只为一朝功成

丁坚铭 张朝晖 何昱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高温合金,又叫超合金,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材料。尤其是航空发动机中涡轮叶片的主材——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国的制造水平曾经与美国存在两个代次的差距,导致我国高温合金长期依赖进口。

  为了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西部超导瞄准进口替代,下力气研发高温合金。公司总经理冯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早在十年前西部超导就在研发攻关,也被行业嘲笑是傻瓜,但公司没有动摇。现在西部超导聚焦发展高温合金,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2020年该部分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2倍。

  创新筑就护城河

  2003年,西安经开区明光路,有这样一家承担国家任务的企业诞生于此。肩负填补空白的任务,西部超导从成立之初就瞄准国内紧缺产品领域。历经18年发展,先后建成了国内唯一的超导线材商用生产线和国内唯一的超导磁体生产线,代表国家为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项目研发并批量生产了超导线材;成为了国际唯一的低温超导锭、棒、线材和磁体的研发制造全流程高科技公司。

  西部超导总经理冯勇认为,高科技企业就是要不断创新,沉醉于现有成绩是不行的。要居安思危,超前研发,才能永葆创新活力。

  西部超导始终坚持贯彻“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研发方针,即便在刚起步的阶段,公司也保持每年8%以上的高比例研发费用投入。同时,研发团队进一步壮大。截至2020年末,公司研发人员227人,研发人员占比23.6%。

  就目前放量生产的高温合金项目,冯勇透露,早在十年前西部超导就在这条路上前行。虽然被行业嘲笑是傻瓜,但所幸没有动摇。“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一开始就对标国际领先水平,这也是压力所在。”冯勇表示。

  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热端关键材料,长期依赖进口。为了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西部超导瞄准进口替代,下力气研发高温合金。冯勇也将这个项目称为“再造一个西部超导”。2019年7月,西部超导成功登陆科创板,募资5亿元打造高温合金材料及粉末盘项目。该板块在2020年快速放量,营收同比增长超235%。

  西部超导相关人士表示,持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性的基础。“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干的永远是最早一代产品。”冯勇表示。

  对于现有生产的成熟产品,冯勇对研发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每年都会设定现有产品的提升计划,研发队伍需要不断向上努力。设备和资金都不是核心,关键是一群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研发团队。”冯勇表示。

  产业报国 薪火相传

  谈及近年来业绩高速增长,冯勇认为这并非偶然,而是技术积累到了某一程度的必然。他表示,西部超导的成功可以说是人才和管理的成功。在高端钛合金领域,西部超导是行业的“后起之秀”,发展快速得益于公司人才优势。

  依托西北有色院科研背景,西部超导聚拢了一批行业尖端人才。建立之初在“产业报国”理想的召唤下,西部超导董事长张平祥、总经理冯勇和副总经理刘向宏三人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周廉院士的学生,放弃海外高薪,相约归国。

  经过18年发展,目前西部超导组建了以6名院士为顾问,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核聚变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或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为核心的超导材料和稀有金属材料专业研发团队。

  在低温超导材料领域,公司与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机制,通过学术交流会的形式对技术发展方向和新的应用领域进行探讨,并定期将公司的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轮流派驻至境外知名公司进行学习和访问,以保障公司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冯勇表示,在日本学习时感触很深。“我们发现全球做超导线材设备并不领先的日本,生产超导线材却是全球最好的。设备老旧,但产品是精品,这对我们冲击很大。”冯勇后来发现,连东京大学的博士都扎在生产线上,坚持在生产线上研发产业化技术。

  回来之后,西部超导对全体员工提出了“博士会用工具、工人会用笔”的要求。冯勇表示,西部超导坚持立足工程化和产业化研发,加大对技能工人和操作人员的专业培养。

  经过长时间积累,西部超导研发团队中博士和硕士占比很高,年龄集中在31-40岁的黄金区间,打造了一支“重技术、懂专业、会管理”的人才团队。

  “人造太阳”实现突围

  2003年1月,国家相关部门决定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需要完成超导线材的供货任务。在此背景下,西部超导应运而生。

  冯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当时我国一直在超导材料方面研究领先,但ITER计划对超导线材的综合性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要求,而当时我国NbTi线材实验室水平仅达到ITER计划的设计要求。Nb3Sn线材实验室水平尚未达到低限要求,且超导产业在国内还未有尝试。因此,西部超导成立之初就立下了“国际领先、国内空白”的研发策略。

  成立初期,西部超导的创业者投入大量心血,为解决国内空白而努力。

  2004年11月,西部超导一期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低温超导材料正式拉开了产业化序幕。至此,中国拥有了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产业。

  经过6年多耕耘,2010年12月,西部超导参与“人造太阳”计划的梦想终于实现——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代表国际ITER组织,与公司签署了总量约210吨的超导线材供货合同,标志着由西部超导承担的ITER项目线材供货任务将进入实施阶段,正式开始贡献“中国力量”。

  西部超导始终秉持“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在6年多研发超导线材的同期,我国多个新型号飞机急需高强度、损伤容限等新型钛合金材料。西部超导也开发出了高端钛合金材料,并先后建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航空用高端钛合金棒材专业化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新型战机、大型军用运输机、军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

  怀揣着“造福人类”的使命,西部超导在2014年逐步拓展MRI领域,MRI超导线材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推动MRI成本下降,更多的基层医院能用得起MRI。

  目前公司生产的MRI超导线材已对GE、西门子、上海联影等国内外MRI制造商批量供货。同时,自主研制MCZ超导磁体实现批量出口。公司表示,随着公司对商业化MRI超导线材及超导磁体市场的拓展,未来公司非ITER用超导产品将逐步为业绩增长贡献力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