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众银行马智涛:运用创新技术探索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新模式

黄一灵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正式实施。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其中首次规定“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相关内容。根据规定,数据主体有权从数据控制者处获取个人信息副本,以及请求数据控制者直接将其个人信息传输给另一实体。对此,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表示,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确立,体现将个人信息权利还归个人的立法思路,赋予个人主动在企业间流转个人信息的权利。如何运用创新技术探索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新模式,是关键的下一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际上形成平台主导和政府主导两种不同的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发展模式,代表项目为美国科技巨头企业发起的DTP(Data Transfer Project)模式和韩国政府主导的“MyData”模式。但这两种模式缺乏可信的验证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安全存储、可信传输、协同生产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马智涛指出,中国新模式应当给用户选择存储方式的权利,同时,还需要解决个人信息验真、个人权利保障和信任机制的问题,以及个人信息在跨行业多场景下的协作问题。

  对此,马智涛提出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思路——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DDTP)。据他介绍,DDTP模式可以做到完全由个人主导,而且遵循分布式理念,不需要参与机构有事前约定,并且也不需要依赖单一中心机构的推动,能够实现跨机构、跨场景、跨业态的数据层面合作。

  据悉,在2020年,与DDTP核心机制相似的场景化方案,已应用于微众银行的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项目。该项目让用户成为个人信息数据传输的核心,自主携带申报个人健康信息,通过可验证数字凭证上链,实现数据验证及健康码互认互换。截至今年6月,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项目已支持超9500万人次顺利通关。

  在马智涛看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加上前沿技术的持续发展,有机会推动更多类似于DDTP的标准协议的诞生,构建更多符合公众联盟链形态的应用,为数据时代构建非常需要、必不可缺的数字新基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