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树立商用车智能制造新标杆 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投产

宋维东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12月14日,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在长春落成投产。这座世界级的智能工厂正式进入量产阶段,将进一步加快一汽解放高端制造与产业升级步伐,更好地助力一汽解放打造世界顶级商用车品牌,树立商用车行业智能制造新标杆。

  新工厂年产能5万辆

  作为商用车领域领军企业,一汽解放一直以来保持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已取得中重卡销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重卡销量连续五年全球第一、轻卡增速连续五年行业第一、品牌价值连续十年行业第一的成绩。

  以重卡为例,一汽解放经过多年发展,在这一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市场资源。其中,J7更是一汽解放的拳头产品,也是世界级载重汽车领域的领航产品。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产品性能等方面,J7市场竞争力都十分显著。

  为进一步巩固并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商用车行业智能制造水平,一汽解放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J7整车智能工厂。

  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表示,在商用车领域,一汽解放积极引领全球商用车发展,全力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高端重卡和高端商用车智能生产基地。J7整车智能工厂瞄准世界级最新制造技术,它的投产标志着中国一汽在商用车领域发展中又迈出坚实步伐。

  据了解,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占地5.55万平方米,设计年产能5万辆。该工厂投产后,一汽解放长春基地整车年产能将达到15万辆,实现产能规模和制造技术跨越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装配线相比,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装配线采用国际领先的先进制造与检测技术,将汽车制造与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起来,生产更加柔性、智能,达到工艺可增、产能可调、布局可变、质量可控、自动可用、物流可近、生产可视、信息可通、智能可行的生产效果。

  “新工厂瞄准自动化、智能化提升,广泛应用数据采集分析、信息智能推送等前沿技术,工厂运营效率提升27%。”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一汽解放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汉杰说。

  国联证券认为,J7整车智能工厂使得一汽解放产能实现适度扩张,将为一汽解放的未来发展打开增长空间。

  强化业务布局

  今年以来,一汽解放在业务布局上动作频频,持续打造并完善产品生态,更好地适应汽车“新四化”趋势。

  7月,一汽解放发布了“解放智慧动力域”,这也是行业内首个智慧动力域品牌。此举标志着一汽解放率先跨越传统动力链阶段,开辟软件定义动力系统的先河,进一步引领商用车行业发展趋势。

  一汽解放未来将通过以动力域控制器为核心的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动力系统与整车系统的交互融合、与解放云平台数据的交互融合,为用户提供智慧控制、智慧传递、智慧管理等多种衍生增值服务。

  9月底,一汽解放还发布了“15333”新能源战略,即“蓝途行动”。根据该战略,一汽解放2025年销售新能源整车12万辆,占总销量的20%,收入达到500亿元;2030年销售新能源整车32万辆,占总销量的50%,收入达到1500亿元;2035年销售新能源整车50万辆,占总销量超过70%,收入超过2500亿元。

  当前,一汽解放已完成J7、JH6、J6L、J6F等重、中、轻、微、客全系列141款新能源产品投放,成功实现了“传统车电动化”。2025年前,将完成智能化整车控制、电驱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系统开发,实现新能源“核心总成数智化”;2030年前,将完成搭载模块化底盘、智能化总成、超低风阻驾驶室、中央集中式EE架构等全新平台开发,实现新能源“整车平台专属化”。

  近期,一汽解放与中联重科深化技术合作,成立技术联合开发中心。双方在新能源(纯电、混动)、智能化等产品开发方面达成一致,并着手开展产品底盘和上装的一体化设计,在目前泵送、搅拌基础上陆续在随车吊产品、上装发动机与底盘一体化供应等方面开展合作。

  一汽解放在深化与华为的合作中,将在数字化、流程体系变革、品牌战略、供求关系、管理经验分享等方面持续发力,并在数字化云底座、AI平台、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5G应用、人才培养、流程化组织建设等领域展开重点合作。

  此外,一汽解放还与协鑫能科、远景动力就换电产品开发、技术迭代升级、标准化等方面达成合作,未来将开展电池、换电模块、换电站与整车的集成匹配开发。结合新能源市场运营难点、痛点、堵点,三方针对绿色能源开发、能源交易、运力平台、二手车处置等环节将同步布局,构建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全新业态与模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