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发展优势矿种 打造国际一流矿业公司

罗京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月6日,在福建省走访上市公司、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活动务实高效,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更加坚定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信心。“2023年,紫金矿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11亿元,同比增长5.3%。未来,公司将重点发展铜、金、锂等优势矿种,到2030年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球前3-5位,成为国际一流矿业公司。”

  主营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紫金矿业发源于革命老区福建省上杭县,2023年是紫金矿业成立30周年。从一家县属小企业发展到如今总资产和总市值均超3000亿元,归母净利润超210亿元,A+H整体上市的大型跨国矿业集团,紫金矿业走出了一条跨越式的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2023年,紫金矿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11亿元,同比增长5.3%。公司铜、金等主营矿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矿产铜产量101万吨,超过了国内2023年矿产铜产量的一半,成为中国首家矿产铜产量破百万大关的企业;矿产金产量67.7吨,同比增长20%,相当于国内2023年矿产金产量的近四分之一。

  陈景河表示,矿产作为工业和能源“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正被重新认识,战略性矿产供应安全成为全球大国的重大关切。公司控制的金属矿产资源位居中国第一、全球前十。公司主营的铜、锂等矿种都是新能源所需的重要金属。在能源革命及地缘政治背景下,铜、金、锂等金属品种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紫金矿业在全国17个省(区)和海外1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重要矿业投资项目;截至2022年底,拥有资源量包括铜7372万吨、金3117吨、锌(铅)1118万吨、锂资源(当量碳酸锂)1215万吨,分别位居全球主要矿企第8、第8、第8和第9位;其中铜、金、锌、碳酸锂储量分别相当于国内总储量的92%、40%、11%和43%。

  “2024年是公司新‘五年计划’的首战之年。”陈景河表示,公司将在较高基数基础上,继续加压奋进,计划2024年度矿产铜111万吨,矿产金73.5吨,较2023年度产量分别上涨10%、9%。同时,公司新兴的锂板块将开始贡献产量,计划2024年度当量碳酸锂产量2.5万吨。

  政府为企业排忧解难

  谈及公司当前经营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陈景河坦言,经过前期的高速增长,公司已形成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与2030年战略目标相比仍存在差距。现阶段,公司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全球化与局限的国内思维及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

  具体包括五方面:一是大型跨国矿业企业高适配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加快ESG体系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大挑战;三是投资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海外项目的成本上升较快,侵蚀了公司的利润;四是全球化人才体系构建尚待突破;五是地缘政治及海外投资运营风险应对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在本次走访活动中,福建省委金融办、福建证监局认真听取了紫金矿业经营发展情况汇报及公司在经营发展中需要政府支持或解决的具体问题和诉求,迅速形成问题清单。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郭宁宁主持召开省内相关部门参加的推进会,现场办公、明确解决方案和具体责任部门,推动了相关问题快速解决。

  陈景河表示,这次活动务实高效,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更加坚定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公司将全力以赴,持续深耕主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与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公司投资价值,积极回馈市场、回报投资者。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陈景河介绍,紫金矿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秉承“科技创造紫金”的理念,经过30年积淀,形成了以“低品位、难处理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及大规模工程化开发”“湿法冶金”以及“地质勘查”为代表的三大行业领先核心技术。

  近年来,公司最主要的创新成果是“矿石流五环归一”矿业工程管理模式。该模式以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矿石流为走向,将地勘、采矿、选矿、冶金和环保五个环节进行统筹研究和全流程控制。

  在该科研成果的推动下,紫金矿业“以我为主”的系统矿业工程研究、设计、实施能力大幅提升,突出的大规模工程开发能力迅速形成行业比较优势,紫金矿业在全球范围的矿山项目“建一个,成一个”。在21世纪全球十大新发现铜矿中,紫金矿业拥有三座且为前五的大矿山,均已建成投产,而其他矿山大部分仍处在研究阶段。

  “公司推进高质量发展主要立足金、铜、锂等战略矿产,坚持国际化、项目大型化、资产证券化的战略方向,坚持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矿业与金融、贸易及下游相关产业协同发展。”陈景河说。

  展望2024年,陈景河表示,公司将紧抓效益增长目标,扎实推进资源优势转化和产业协同;落实精准控本措施,巩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把握发展质量关键,加强ESG指标和“双碳”目标控制,全力向世界一流目标迈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