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中自科技董事长陈启章:发力技术创新 打造业绩第二增长极

康曦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自科技生产线 本报记者 康曦 摄

  中自科技董事长陈启章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聚焦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打造新质生产力。未来随着新兴业务步入收获期,公司业绩将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增长。”

  中自科技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和2023年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的催化燃烧产品供应商,在我国环保催化剂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1年10月22日上市后,中自科技发展驶入快车道,积极打造业绩增长新曲线,围绕新材料这一核心主业,从2018年开始先后布局了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储能与动力电池和碳纤维复合材料。

  新工厂投产即满产

  春节刚结束,中自科技就进入了赶订单的繁忙状态,各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新工厂更是投产即满产。

  “公司今年订单充足,部分工人初五上班,初六所有工人都上班了,忙着赶订单交付客户。”陈启章告诉记者,“因为2023年底公司新工厂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所以今年生产线压力较小。去年春节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初三就上班了。”

  2023年12月,中自科技投资4.54亿元建设的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项目完成竣工验收,该项目主要进行国六催化剂产品的生产,建成后达到柴油机催化剂20万套/年、天然气车催化剂10万套/年、汽油车催化剂100万套/年的产能。

  “新工厂设置了六条生产线,投产就满产,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再增加一条生产线,来满足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陈启章表示。

  中自科技的订单增长一部分源自新能源车领域。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含增程式)需要配套相应催化剂产品,2022年公司取得长安深蓝首款增程式车型SL03的催化剂总成独家定点,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拓展公司在增程式车型市场的占有率。陈启章称,目前公司与长安汽车合作进展顺利,正按照计划节点推进各车型公告的获取和批量交付工作。2023年,中自科技还荣获了长安汽车“优秀供应商”称号。

  2024年,公司将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尤其是加大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目前海外业务占公司营收比例较小,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和非洲,我们非常看好海外市场的增长空间。今年我们计划至少参加10场国际展会,希望能在国际市场上打响知名度,完善市场布局。”陈启章告诉记者。

  坚持创新发展

  在公司成立之初,中自科技就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打造自己的创新能力。

  “我们一直在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前是把四川大学的科技成果工业化、产业化,后来又跟电子科技大学合作。”陈启章表示,通过与四川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中自科技自主掌握了机动车尾气催化剂从配方到工艺的全部核心技术。与电子科技大学达成合作共识,共同打通高校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道路,推动固态电池行业技术和生产的转型升级。

  推动更多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成果从科研院校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愿意或者不敢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因为从高校的产品到商品,中间有很长的距离,一旦没做好就是一个大陷阱,但这条路我们已经蹚出来了,形成了系统的体系和方案。”陈启章告诉记者。

  科技创新是中自科技的内在基因。“我们一直在打造新质生产力,不断填补市场空白,投入的很多业务领域都是为了解决‘卡脖子’问题。虽然部分投入对公司当期利润没有贡献,甚至造成拖累,但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我们希望能在技术创新上发力。”

  “具体来说,主要围绕两个维度进行投入,一个维度是做国产化和解决‘受制于人’的问题,另一个维度是进行产业延伸,我们所有的产业布局都是基于新材料这一核心出发,围绕节能减碳做文章。”陈启章表示,公司涉足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储能与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一方面是顺应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新能源的本质仍然是新材料,公司只会在涉及新材料的相关环节做精做细。

  在研发投入上,中自科技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21年、2022年和2023年1-9月,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9522.53万元、9278.77万元和5784.31万元。

  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

  新能源领域是中自科技打造的业绩第二增长极。2024年,中自科技将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贯彻“围着市场转,跟着市场干,随着市场变”的经营方针,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中自科技主要产品应用于移动污染源尾气处理领域,其市场发展与汽车产业密切相关。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行业技术发展,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抢占了传统燃油汽车市场空间。基于对冲风险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的考虑,中自科技先后布局了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储能与动力电池。

  陈启章称,截至目前,公司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已建成了公斤级催化剂量产线并实现批量交付。公司氢能源产品线收入有望实现快速发展。储能与动力电池产品已实现大批量交付,目前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公司涉足氢燃料电池领域是因为具有深厚的产业积淀。从技术层面来看,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和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均是围绕汽车动力系统的配套核心零部件,且主要材料均为铂族贵金属,而公司对铂族贵金属催化特性具有多年研究经验;从客户层面来看,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和机动车尾气催化剂下游客户均为汽车主机厂和整车厂,客户具有共同性。

  陈启章表示,公司将继续专注于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丰富产品种类并扩大业务规模。“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治理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公司将加大尾气处理催化剂方面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保持和扩大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同时,会考虑采取并购方式来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