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中圣科技:入选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名单

王珞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王珞)4月10日,据中圣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最新消息,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名单(第一批),中圣科技旗下江苏中圣压力容器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圣装备公司”)凭借科技创新能力与雄厚的综合实力成功入选,成为首批获评该项荣誉的115家企业之一。

  据介绍,江苏省制造业领航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具备较强产业链整合和引领带动能力,在技术、标准、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话语权和影响力,综合实力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直以来,中圣科技在创始人、董事长郭宏新带领下,聚焦主业,积极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行业及客户痛点问题。在化工材料及清洁能源装备领域,以“高效传热技术”为核心,通过使用特种材料、改进传热元件及结构设计,不断提升化工材料装备的传热效率与抗腐蚀性等性能,先后完成了多晶硅冷氢化反应器、LNG气化器、高效特型管换热器、高效节能型还原炉等众多化工领域关键装备的研发,帮助客户实现增产、节能、增效目的。

  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创新

  20世纪80年代,国内热管技术的应用尚不普及,尤其是高效传热的技术和产品。在南京化工学院的热管实验室里与热管为伴的郭宏新萌发了走出“象牙塔”的决心,创办科技型企业,深耕高效传热技术。郭宏新带领团队,从热管原理出发,开创了低温保冷管托和高温绝热管托的组合技术,让低温管道不再结冰,高温管道热损由每千米30℃降到了7℃,工程造价也仅为国外公司的1/3。郭宏新认为,新质生产力倡导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为传统企业解决问题,让老企业焕发新活力、产生新效益。

  多年来,郭宏新带领中圣科技持续攻关化工材料及清洁能源装备、工业节能环保、热棒冻土治理、热电联产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承担了大型国有企业、行业龙头所委托的多项关键装备国产化研究及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实现了对苯二甲酸(PTA)、大乙烯、乙二醇以及醋酸、锂电池电解液行业的成套设备国产化。中圣科技也成长为拥有近200项专利、10多家下属子公司、近3000名员工的集团企业,成为以万华化学为代表的多家国内龙头企业的金牌战略供应商,同时打开了国际市场,与巴斯夫、壳牌等跨国公司建立了多年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为节能环保而创新

  2002年,郭宏新在和企业交流时发现,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企业将炼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火炬在空中燃烧。然而,这些火炬排放的有毒废气燃烧不完全,既增加了污染排放,又浪费了能源,还使企业每年不得不支付高额的排污费用。 

  他提出了“效益型环保”的概念,研发出石油化工装备火炬气回收系统,获得了“火炬气回收排放自动控制水封阀系统”和“低热值、酸性气体燃烧排放火炬头”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该系统被评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并被列为国家环保重点新产品。火炬气回收技术也被纳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不仅在国内石油化工、煤化工、冶金等行业大量推广,还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火炬气回收成套装备出口土库曼斯坦等国家,中圣科技也成为壳牌的框架协议合作供应商。“效益型环保”的创新理念逐渐成熟,逐渐发展成为“增产型节能、效益型环保”的完整模式。

  郭宏新认为,实际上,环保是创造效益的过程,节能是最大的环保,废水、废气等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让废弃物产生价值的核心是创新。

  中圣科技也搭载着这一理念,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持续注入力量。2007年,他率领团队研发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多晶硅行业难题的冷氢化反应器。这一创新技术可以将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四氯化硅转化为原材料三氯氢硅,并且能够在装置内实现循环利用,解决了有毒有害副产品大量产生的问题。

  如今,郭宏新领导的团队正在积极研发新技术,第八代冷氢化反应器已经面世,生产规模更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此外,在能源领域,中圣科技也实现了国家重大能源装备的自主设计、制造,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和国家能源战略实施。

  助力国家重大工程

  2002年,青藏铁路建设面临高寒、缺氧和冻土三大难题,其中冻土问题尤为棘手。青藏高原的冻土层,在寒冬时节冰冻膨胀,在夏日融化沉降,给铁路路基带来扭曲变形的困扰。郭宏新提出在冻土层,将热棒插入路基,热棒内的液态工质沸点较低,可在寒冷的冬季将冷空气储存于地下,使冻土越冻越实。这样一来,到了夏天,冻土也难以融化,路基变形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这一设想最终转化成专利技术产品——带中心测温管的低温热棒,也就是热棒技术,成功解决了青藏铁路冻土层冬季冻胀、夏季融沉的世界性难题,被指定为青藏铁路冻害处理的技术储备,并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40年40项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