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淬炼指数投资之道 国泰基金打造行业ETF王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徐金忠)3月31日,第十七届金牛奖揭晓,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512880)荣获三年期开放式指数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在几乎被宽基产品“垄断”的指数基金获奖名单中,证券ETF作为唯一获评的行业ETF产品,显得非常特别。

  “有点特别”“另辟蹊径”也是行业中不少人对于国泰基金旗下ETF产品线的印象。国泰基金量化投资总监梁杏曾经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我们不喜欢往太拥挤的路径上走,也希望能够坚持自己独特的属性和基因,做我们相信是有价值的事情。”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国内A股股票类ETF公司规模排行榜中,国泰基金以459.92亿元的规模位居第3名。从投资范围来看,目前国泰旗下16只ETF产品广泛覆盖A股、美股、债券、货币、商品等不同资产,能够满足投资者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的需求。在具体行业上,国泰基金已经发行了包括金融、钢铁、军工、计算机、证券、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煤炭、家电等众多行业ETF产品,这些名目众多、特色各异的ETF产品,形成了风格独具的“行业ETF百宝箱”,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帮助投资者把握行业轮动机会。

  资料显示,国泰基金在ETF领域布局很早。自2011年发行全市场第一只行业ETF产品(国泰上证180金融ETF)以来,国泰基金持续深耕布局行业ETF。2013年开始,国泰基金在ETF领域持续发力,先后发行国内首批国债ETF、国内首批“跨市场、跨监管、跨系统”的黄金ETF、以及国内首批跨时区的纳指ETF,这三只基金分别跟踪国债市场、贵金属市场、海外市场。之后,国泰基金又陆续推出了国内首只军工行业ETF、首只证券行业ETF等旗舰产品。这些产品在为投资者提供全新选择的同时,均为后来者树立了行业标杆。

  2019年,国泰基金凭借在ETF领域深耕多年培养的敏锐嗅觉,推出“科创四杰”,布局了国内第一只生物药细分行业ETF(生物医药ETF)、第一只半导体全产业链ETF(半导体50ETF)、第一只计算机行业ETF(计算机ETF)、第一只通信行业ETF(通信ETF),产品规模和流动性均位居行业前列。

  今年以来,国泰基金继续寻找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可以插上ETF翅膀”的行业。“老基建”与“新基建”齐头并进,在传统的周期性行业中,布局了市场上的首只钢铁ETF和煤炭ETF,在新兴的朝阳行业中,上市了深交所的第一只新能源汽车主题ETF。

  和市场上很多“热门”ETF产品不太一样的是,国泰基金旗下的许多产品首发规模不大,而是在不断的培育与养成中,逐渐从“小苗”成长为“大树”。比如刚刚获得金牛奖的证券ETF,在2017年初的规模只有1.47亿元,如今已经达到181亿元(截至3月20日);又比如在年初行情中备受市场关注的半导体50ETF,首发规模仅2.78亿元,短短半年就突破了百亿元,这些产品的成长爆发力在业内都是很少见的;通信ETF首发规模4.76亿元,上市第二个交易日规模翻倍,如今规模达到41亿元。

  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除了得益于产品本身的优势,也与基金公司在产品培育和养成上的付出密不可分。无论是全面调动做市商资源,还是在市场上进行大量的ETF的分析和推广,国泰基金的初心始终是给市场提供流动性较好且有市场需求的ETF,方便大家能够便利地使用ETF这个投资工具去实现投资目标。“我们希望好的产品种子发出来种下去,然后慢慢培育,长成一棵大树”,国泰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监梁杏说。

  国泰基金希望给大家提供好的ETF产品,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ETF工具,使用ETF工具,通过ETF产品收获财富。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国泰基金同样付出了“十二分认真”的努力。公众号“ETF和LOF圈”是行业内最早、最成熟、也是最受投资者欢迎的ETF投教公众号之一。从最开始“圈主”梁杏单枪匹马写作公众号,到后来整个团队的群策群力,点评时事热点,科普投资常识,和投资者沟通交流,现在的“ETF和LOF圈”不仅是个自媒体平台,更吸引了一批ETF爱好者和投资人,形成了很强的用户习惯和用户粘性。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大量投资者选择在线上观看直播路演,国泰基金共开展六十余场线上活动,吸引了数十万投资者参与观看。

  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ETF市场正在形成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国泰基金作为在ETF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规模优势十分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国泰基金旗下11只行业ETF总规模近460亿元,其中,国泰基金坐拥两只规模超过百亿元的ETF产品,分别是证券ETF(规模181亿元)和半导体50ETF(规模129亿元),是行业ETF领域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