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华宝基金赵启元:海外科技企业或释放较强业绩弹性

魏昭宇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08年我刚到美国念书的时候,曾经参观过Facebook,那时Facebook的办公楼只有三层,和现在相比,显得非常小。”

  在访谈时,华宝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赵启元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回忆起自己刚到美国学习时对许多科技公司的最初印象。从念书到进入美国资管机构工作,赵启元在海外度过的十年时光里,见证了太多科技公司的起起落落。作为一位前沿科技产品“发烧友”,赵启元始终保持着对科技产业的好奇与探索,直至将热爱融于自己的事业。

  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掀起了新一轮科技投资浪潮。海外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业内对科技赛道的投资关注度只增不减。赵启元表示,目前来看,美联储加息周期已大概率步入尾声,看好美国科技巨头在AI浪潮中的后续表现,以及其他受益于AI革命的中小企业。

  注重基本面研判

  4月份,美股新能源车龙头特斯拉进入股价震荡期。自2024年伊始,市场上对于特斯拉的产品价格及各种争论从未中断过,但从赵启元所管理的华宝纳斯达克精选股票发起式(QDII)所披露的2024年一季报来看,特斯拉依然在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之中。

  这背后,是他对特斯拉基本面的坚定看好与对整个新能源产业技术格局的深刻理解。“这家公司在国内的竞争格局确实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我们认为,尽管目前其在车型方面遇到了一些瓶颈,但它在智能驾驶、Robotaxi等方面具备极强的技术优势,而且公司在组织架构、供应链体系、业务迭代等方面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那么我们就不应受到市场短期情绪的太多干扰,因为我们相信这轮调整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事实正如赵启元的乐观预期,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自4月中旬的股价低点以来,特斯拉的股价已经反弹超过25%。

  在赵启元看来,在美股市场进行投资需要较强的耐力与定力。“我们非常看重从中长期视角来考察公司的基本面,包括行业发展趋势、公司竞争格局、管理层战略眼光等。”赵启元表示,“这也与我们希望给基金持有人带来中长期超额收益的投资理念相契合,如果每天纠结日内交易或过分看重短期情绪,很容易陷入追涨杀跌的困境。”

  美降息或利好中小公司

  “我们认为,今年对于美国市场而言依然是一个宏观大年,我们将紧跟美国经济形势的演变并把握较好的入场时点。”在赵启元看来,近些年来,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对海外投资愈加重要,美联储议息、利率变化等因素已经成为资金流向的重要风向标。

  “从宏观层面来看,美国经济的通胀黏性是比较大的,叠加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相对过热,所以美联储的降息周期迟迟没有开启。”赵启元表示,“但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美国通胀反弹的几率已经非常小了,如果后续失业率有上升苗头的话,美联储降息的节奏可能会加快。”

  一旦降息周期开启,对利率极为敏感的中小科技企业可能迎来新一轮投资机会,这也成为了华宝海外科技股票(QDII-LOF)重仓美国方舟投资公司旗下多只ETF的原因之一。华宝海外科技2024年一季报显示,美国方舟投资公司旗下五只ETF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超过70%。“我们认为美国降息周期的开启已经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那么在利率下行阶段,对利率极度敏感的中小型企业可能具备较强的向上弹性,而这五只ETF产品聚焦的投资标的基本都是在颠覆性创新技术领域有所建树的中小型优质公司。”

  科技股仍有上涨空间

  2023年,多只美国纳斯达克主题的QDII产品业绩表现亮眼。以赵启元担纲的华宝纳斯达克精选股票发起式(QDII)为例,该产品在2023年跑出了37.87%的收益率。美股市场现在是否“过热”,成为了不少投资者关注的问题。

  “我知道很多投资者觉得,美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已经不便宜了,但我认为要判断美股市场是否还有投资机会,主要看企业能否实现盈利的修复。”赵启元表示,“这主要看两点:一是收入端是否有提升,这与美国经济的通胀走势密切相关,当然人工智能技术也是重要的增量因素,目前来看,除了英伟达外,人工智能技术对其他科技企业传统业务的贡献率仍有待提高;二是美联储对降息的态度,利率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分析指标。我认为如果一旦美联储开启利率下行周期,或人工智能技术有更多的突破,对于基本面过硬、经营格局良好的科技巨头来说,业绩端或迎来更多利好因素。”

  谈到近期美股市场的回调,赵启元表示,目前来看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大概在27倍左右,确实属于历史上中等偏上的位置。“我们认为在财报没有特别明显的超预期情况下,美股市场的阶段性回调是一种健康的回调。”赵启元分析,加息对科技股估值的压制或进入尾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颠覆性创新相关的资产价值将日益凸显。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