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三板类金融企业生存境况

上海证券报

  挂牌不得,整改不易,创新层无缘……曾经风光无限的新三板“类金融企业”,在新的监管思路下,显得有些举步维艰。

  2015年以来,新三板市场上的各类金融企业频繁融资,融资余额、募集资金投向等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质疑。因此,从2015年12月起,中国证监会暂停了金融类企业在新三板的挂牌和融资。

  今年上半年,由“一行三会”监管并持有相应监管部门颁发的《金融许可证》的企业从容有序地登陆新三板、分享创新层盛宴,村镇银行、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在新三板的挂牌均未受影响。而数量众多的“一行三会”监管以外的金融类企业,或被拒挂牌,或为求存于新三板不惜剥离资产,或因无缘创新层而股价大跌。在差异化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面前,这些金融类企业的生存境况已与去年大相径庭。

  ⊙记者 吴柳雯 乔翔 ○编辑 邱江

  “类金融企业”挂牌全面搁浅

  从1月份暂停“类金融企业”挂牌的消息传出,到5月份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的官方通知出台,再到近日股转辟谣“重启类金融企业挂牌”……近半年来,每一个这样的消息一旦传出,均会引起业界高度关注。遗憾的是,在喧嚣的讨论中,一些基本问题的“面目”至今仍是模糊不清:哪些企业已经受到影响?哪些仍在探索出路?“类金融”的说法有无定论?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类金融”,并非全国股转系统的官方说法。近日,股转系统发布的澄清消息称,其从未研究过所谓的“类金融企业”重启挂牌和融资的相关事宜(详见上证报7月7日头版报道《新三板并未研究“类金融”重启挂牌融资》)。而在股转系统5月27日正式发布的《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中,股转系统明确将金融类企业分为:“一行三会”监管的企业、私募机构以及其他具有金融属性企业(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公司等)。而所谓“类金融”的说法,是媒体出于报道的需要而对“一行三会”监管以外的金融类企业的统称。

  六公司倒在“黎明之前”

  在《通知》出台之际,至少有6家类金融企业已经领到了新三板同意挂牌的函以及拿到了股份转让代码,最终却倒在了“黎明之前”,无缘挂牌新三板。这6家企业分别为:嘉富诚、金晟资产、新湘小贷、天星资本、联丰小贷和银信小贷。其中,嘉富诚、金晟资产和天星资本均属于私募机构,新湘小贷、联丰小贷、银信小贷则属于小额贷款公司。

  据某券商新三板挂牌业务负责人透露,这6家企业即便已拿到了同意函,但审查工作仍需要推倒重来。从当前的挂牌新规看,3家私募机构尚有整改余地,3家小额贷款公司短期内“几无上板可能”。

  正是基于此,《通知》出来之后,天星资本率先发声:“将调整挂牌上市方案,在运营满5年即2017年6月19日之后重新申报挂牌。在此期间也将尝试包括借壳A股上市公司、借壳三板挂牌公司、借助运营时间满5年的私募机构申报挂牌等多种挂牌或上市方式。”不过,上述券商人士认为,随着新规的出台,私募机构挂牌审核压力骤增,“借壳的方式并不可行。”

  19家企业“悄然下架”

  除了上述6家“半途生变”的拟挂牌企业外,经上证报记者统计梳理发现,近半年来,包括私募、小贷、担保在内的细分行业金融机构挂牌工作已经全面搁浅,甚至有至少19家类金融企业已经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在审申请挂牌企业基本情况表》中悄然消失。

  每周一,股转系统都会对在审的申请挂牌企业名单进行更新。据记者统计,在最新(7月4日)的《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在审申请挂牌企业基本情况表》中,至少有19家企业已经从名单里消失。其中,11家为小额贷款公司,4家为担保公司,另外4家为融资担保公司。

  显然,这19家企业都属于股转系统所定义的“其他具有金融属性企业”。事实上,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股转系统近日的澄清声明:“目前,全国股转公司已按照《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对于已受理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公司等具有金融属性的在审企业完成了终止审查程序。”

  私募仍“上下求索”

  不过,在7月4日的《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在审申请挂牌企业基本情况表》中,仍有23家类金融企业留在名单中。从公开资料来看,这些企业清一色都是私募机构。其中,受理日期最早的是上海朱雀股权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15年9月即已在排队中。经过三轮反馈之后,进度停留在了2015年12月22日。而反馈时间距离最近的杭州青域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其反馈进度停留在5个月之前。

  如今,随着整个新三板挂牌工作的向前推进,这些企业逐渐集中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在审申请挂牌企业基本情况表》的上半段,一方面说明其挂牌工作目前难言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自新规出台后再无同类企业谋求挂牌。

  然而,新的变化正在酝酿之中。据知情人士透露,上述23家私募机构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名单上,近期一些企业将从名单中消失,一些企业或许在整改后符合最新的挂牌规定,如愿以偿地登陆新三板。

  在近日某次业内交流活动中,有券商透露,上述23家企业中的中信资本,其挂牌申报工作已经率先重启,并拟于8月底前完成不超过50亿元的“pre-挂牌”融资。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金融类企业的差异化信息披露及监管要求,股转系统曾表示,“正在制定各类金融企业挂牌准入和定期报告披露的业务指引,待履行相关程序后向市场发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