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三板基金有望纳入常态化管理 投资精选层股票的比例或不再限定为20%

方丽 陆慧婧证券时报

  原标题:新三板基金有望纳入常态化管理

  新三板精选层开市已有10个工作日,公募基金参与新三板精选层投资又有新动向。

  近日,业内人士透露,后续申报新三板基金产品有望纳入常态化管理,未来,这类产品的风险等级将由各家管理人根据产品投向和管理能力自行确定,对新三板精选层的投资比例或也将放开。

  自6月12日首只新三板基金成立以来,目前共发行成立6只可投新三板公募基金,截至8月7日平均收益率达8.83%,最高的超过20%。在战略配售方面,目前公募基金共参与了10家新三板精选层公司战略配售,合计获配1977.96万股,配售金额合计2.68亿元,累计浮盈2399万元。

  新三板基金或纳入常态化管理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行业内传出后续申报新三板基金产品纳入常态化管理消息。一方面,此前首批新三板基金设定风险等级(R5)较高,而目前此类产品的风险等级,由各家管理人根据产品投向和管理能力自行确定,不再强制要求。另一方面,对新三板投资的比例也有放开,基金可投资新三板精选层股票的比例不再限定为20%,但布局单只新三板个股仍然保持不超过5%。

  一家基金公司产品人士表示,有消息称,监管层支持各家基金公司在新产品申报中将新三板精选层股票纳入可投资范围,后续会在产品申报、注册方面加快办理,“相对来说,我们更倾向于增加新三板精选层股票,但还在研讨中”。

  “老基金如果修改基金合同,要开持有人大会才能增加新三板精选层为投资范围之内。”另一位产品人士表示,新三板精选层中有一些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个股,参与新三板精选层新股配售也是较好投资机遇,因此更倾向于在新基金投资范围内增加新三板精选层,这样也可以实现产品差异化布局,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

  日前,东方红资管就申请将其管理的2只大集合产品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产品,系东方红启兴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和东方红启航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东方红资管拟通过修改基金合同,将精选层挂牌股票纳入相关公募产品的投资范围。此前,证监会今年4月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股票指引》提到,已发行的存量公募基金可依据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约定,履行适当程序后投资精选层股票。

  精选层战略配售浮盈2399万元

  自今年6月中旬富国基金斩获新三板精选层首单公募基金战略配售以来,不到两个月时间,已有多家新三板精选层上市公司战略配售名单上出现公募基金。

  7月4日,连城数控发布的公告显示,10名战略配售投资者名单中,汇添富创新增长一年定开混合、富国积极成长一年定开混合基金分别承诺认购金额2800万元、2000万元,限售期为6个月,这也是公募基金参与的最新一单新三板精选层战略配售。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18日以来,公募基金分别参与了翰博高新、创远仪器、微创光电等10家新三板精选层上市公司战略配售,合计获配1977.96万股,配售金额合计2.68亿元。

  随着7月27日首批32家新三板精选层股票上市交易,这些参与新三板战略配售的公募基金浮盈也出现变动。截至8月7日(上周五)收盘,公募基金参与战略配售的10家新三板精选层公司上市以来平均上涨3.81%,表现最好的是连城数控,挂牌以来10个交易日上涨32.04%;还有5家公司至今依旧破发,表现最差的是翰博高新,相比发行价下跌了15%。公募基金战略配售合计浮盈2399万元。

  截至8月7日,目前可参与新三板精选层投资的5只公募基金中,表现最好的是富国积极成长混合基金,自6月15日成立以来净值涨幅达到21.65%,华夏成长精选净值累计上涨也超过17%,6只基金平均净值涨幅8.83%。

  万家基金称,精选层机构参与力度较小,散户参与比重较高,导致投机资金比重过高,容易追涨杀跌。但总体来看,精选层首批挂牌公司发行市盈率较低,估值的安全边际较高,目前的价格估值泡沫很小,具备一定的投资吸引力。“未来在精选层投资上,我们将基于公司基本面研究、行业研究、A股对标研究,重点选择质地优异的公司,关注并择机参与精选层挂牌发行股票中市盈率较低、估值安全边际较高、价格估值泡沫小的标的。”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指出,未来,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将加入精选层的投资大军,新三板精选层的流动性将大幅改善,优质企业不仅能获得投资者青睐,还能够实现与自身行业地位和成长性相匹配的估值水平。新三板也将吸引来更多更优质的企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服务中小企业和联通多层次市场的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