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恒合股份冲刺精选层获首轮问询

吴勇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前,恒合股份冲刺精选层获首轮问询,涉及公司研发能力、产品先进性、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收入持续性等方面问题。公司此次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7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用于VOCs在线监测系统及核心传感器装配测试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深耕VOCs治理领域

  招股书显示,恒合股份是一家从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综合治理与监测服务的企业,公司主要为石油、石化企业提供油气回收在线监测、油气回收治理、液位量测等专业设备等相关服务。

  据恒合股份介绍,自2008年起,公司逐步与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经过长期在石油、石化VOCs治理领域的深耕,公司目前已成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道达尔、壳牌等国内外知名石油石化公司的供应商,业务遍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多个地区,在石油、石化工行业VOCs治理领域奠定了较强的市场地位。此外,公司还协助环保及监管部门起草制订了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GEP Research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VOCs治理行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行业规模较去年相比有所扩大。预计到2023年,我国VOCs治理市场规模将达到666.6亿元,较2019年数据年复合增长率达28.5%。

  受益行业发展的高景气度,2018年至2020年(简称“报告期内”),恒合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1.18亿元、1.1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456.21万元、2984.8万元、3070.19万元。

  市场竞争加剧

  恒合股份指出,如果公司不能正确判断、把握行业的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不能根据技术发展、行业标准和客户需求及时进行研发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则会存在因竞争优势减弱而导致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公司募投的VOCs在线监测系统及核心传感器生产测试中心建设项目有助于保持公司现有加油站在线监测系统业务的稳定发展,同时有助于抢占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储油库在线监测系统市场和石油石化行业厂界VOCs在线监测系统市场,丰富公司产品类型以及下游应用领域,把握市场机遇。

  恒合股份指出,虽然目前公司主营产品的装配测试较为稳定,但是从公司长远发展来看,现有装配测试场所限制了公司的发展。

  此外,磁感式油气流量传感器和新型大口径油气流量传感器目前均为直接采购,但在经过研发掌握核心算法和电路设计后,通过委外加工零部件,装配测试产线集成最终的核心传感器,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恒合股份表示,公司将在深耕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稳步向储油库、石油石化及其他行业领域拓展。同时,公司还将继续扩大对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推进环保产业技术装备向高端化、成套化、国产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研发能力等问题被问询

  在首轮问询中,恒合股份的研发能力、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收入持续性等方面问题受到全国股转公司问询。

  招股书显示,公司所在VOCs治理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取得数据分析软件算法等多项技术突破,自主研发并拥有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尚处于实质审查中的发明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拥有7项核心技术。报告期内,核心技术服务占营业收入比重均超过70%,2020年高达90%。公司现有员工86人,大专及以下43人,占比50%,硕士及以上仅6人;研发人员17人,占比19.77%。

  对此,监管机构要求恒合股份从研发人员的学历、专业背景、从业经验、与研发项目匹配度等层面,补充披露研发人员的认定标准、变动情况及原因,以及认定研发人员与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的界定标准。详细披露公司全部专利、软件著作权以及在研项目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研发项目的具体内容、核心技术优势、具体研发人员、研发项目与经营业绩的关联性等。同时,结合公司经营发展、核心技术服务收入情况及本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情况,说明现有研发人员研发能力能否满足公司研发需求。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收入分别为4903.93万元、7908.25万元和9738.88万元,收入规模及占比逐年上升。

  对于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收入大幅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监管机构要求公司补充披露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方式,报告期各期的订单数量及金额、实现收入与相应中标文件的对应关系、所处行业的整体增长率水平等,分析并披露各类业务收入变化的原因及合理性。

  在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增长空间是否有限方面,监管机构要求公司补充披露油气回收在线系统报告期内应用在油站的基本数量情况,现有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的整体市场空间、容量及竞争格局,并结合产品的更换周期分析说明是否存在政策落实完毕导致公司报告期后该类业务收入、净利润下滑的风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