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全国政协委员、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赵海英: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引导资金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升级

彭扬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海英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未来五年是经济转型升级重要窗口期,应从基础性工作入手,大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资金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升级。

  完善碳排放信息披露指引

  赵海英表示,应由监管机构引导、行业协会推动,共同完善碳排放信息披露指引。信息披露是实现碳中和的首要步骤和基础环节。碳排放、碳足迹定量信息披露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短板。

  “循序渐进完善电力、碳排放权、绿色电力证书等交易平台。在市场体系未健全前,可考虑将畅通企业直购绿色电力通道作为突破口。”赵海英表示,我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头部企业迫切需要寻找绿色电力,但我国碳指标及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市场发展滞后,电力市场存在较高地域壁垒和交易成本。在着眼长远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畅通企业辨别和购买绿色电力渠道或是短期内最为便捷的解决方式。

  从监管部门看,赵海英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出台措施鼓励机构投资者将绿色投资纳入其评价体系,带动银行、保险等机构的资本进入碳中和前沿科技领域,助力实体企业产业链绿色化。比如,推动大型机构投资者改进投资理念,将碳中和主题作为投资策略重要考量,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鼓励引导资金支持重点技术行业;鼓励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需要,灵活利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贷联动和债权等方式提供更大投融资支持。

  扩大外币国债发行规模

  当前扩大外币国债发行规模意义重大,机遇难得。赵海英建议,用好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信用优势,抓住时机、另辟蹊径,在外债水平和风险可控范围内,扩大外币国债发行规模,完善市场体系,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赵海英认为,我国外币国债信用好但发行量小、流动性低,扩大外币国债发行规模有利于充分体现我国国际融资能力,增强我国外币债券吸引力。与经济体量和外汇储备规模相比,我国境外融资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赵海英说,我国外币债利率曲线尚不完备,扩大外币国债发行规模有利于为中国企业境外融资提供“定价锚”,为完善新兴外币债市场做出贡献。当前,我国外币主权债数量较少、券种不齐。这不仅导致我国企业海外融资难觅定价基准,也不利于新兴外币债市场扩容。

  “我国正面临境外融资的大好时机,扩大外币国债发行有利于多方共赢。”赵海英表示,一方面,海外金融条件宽松,我国发行外币国债成本较低。过去四年,我国发行的10年期美元国债收益率均低于1.5%;过去两年,发行的10年期欧元国债收益率均低于0.5%,较短期限券种收益率甚至为负。另一方面,外国央行和金融机构对我国外币主权债需求旺盛。

  另外,赵海英强调,扩大外币国债发行规模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国家财富增值。从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整体结构看,我国对外资产大量投资于高流动性、低回报的债券,而利用外资主要形式是高成本的外商直接投资,这种结构在我国人均收入比较低的发展阶段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但随着我国人均收入增长,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有必要进一步优化结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