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惠及全球 共促发展——从服贸会看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将于9月2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连续第二年举办这一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展会。

  海外政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坚持举办服贸会,为各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商机,也体现出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中国的对外开放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有利于各国携手应对危机、促进共同发展。

  以“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9月2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图为8月31日,媒体记者在国家会议中心展馆内探访。(新华社记者鲁鹏摄)

  服贸盛会,机会窗口

  今年服贸会将举办5场高峰论坛、193场论坛会议和推介洽谈活动以及8场边会,已吸引153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家企业注册参展参会。各国人士对盛会充满期待,认为服贸会将为相关行业和企业带来重大机遇。

  阿根廷国家技术协会主席鲁文·赫雷罗表示,该协会在去年服贸会期间成功与中国市场进行了首次互动,发现双方在食品、生物技术方面有很大合作空间,希望在本届服贸会中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以色列机器人协会主席兹维·席勒表示,今年的服贸会涵盖众多领域,预计会吸引很多专业人士和投资者参加。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该协会正考虑与中国建立联合研发中心。

  首次参加服贸会的爱尔兰WrxFlo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克罗说,服贸会是一个加强中外企业联系的非常好的平台,为类似WrxFlo的科技初创企业在中国提高知名度、建立新业务联系、寻找新合作伙伴提供了重要机遇。

  图为2020年9月6日在2020年服贸会综合展区拍摄的仿真服务机器人(右)。(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扩大开放,惠及全球

  服贸会从2012年开始的京交会发展而来,是全球首个服务贸易领域综合性展会,也是中国服务贸易领域龙头展会。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到服贸会,再到2018年开始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中国形成了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平台。海外人士认为,这显示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大,而中国扩大开放也让世界获益良多。

  泰国泰中商务委员会主席邱威功说,贸易是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外交”,将带动两国之间各种关系的发展。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等国家级展会平台会形成贸易标杆作用,世界经济将从中获益匪浅。

  埃及开罗大学经济学教授拉沙德·阿卜杜表示,包括服贸会在内,中国举办的这些大型国际展会云集中外客商,开展国际商贸交流,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有助于全球分享中国对外开放红利。

  哈萨克斯坦中国贸易促进协会会长哈纳特·拜塞克表示,中国对外开放从最初的政策性优惠,发展到现在的制度型开放,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显著的带动作用。

  图为2020年11月10日,人们在第三届进博会汽车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共对挑战,共促发展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对各国经济、国际贸易造成重大打击,人员往来受到极大限制。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依旧坚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服贸会在内的三大展会也克服困难继续举行。对此,海外人士认为,中国通过这样的举动表达了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挑战的明确意愿,中国的开放不仅着眼自身,也是为了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肯尼亚国际关系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说,中国举办服贸会向世界传递出携手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古巴国家电视台资深新闻编辑安妮列塞·罗德里格斯说,服贸会的举办表明了中国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复杂环境中促进全球贸易的意愿。

  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表示,中国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和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的背景下克服困难举办服贸会,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坚持扩大开放和加强国际合作的决心。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说,服贸会是促进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各地发展自由贸易、实现共同繁荣的极好举措。服贸会再次印证了中国做出的为所有人建设更美好世界的长期承诺。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努力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与开放本国市场的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协助沿线各国振兴经济。

  埃及金字塔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穆罕默德·法拉哈特说,通过这次展会,人们看到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不断保持开放和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努力和决心。(参与记者:倪瑞捷、吕迎旭、张琪、孙晓玲、明大军、闫婧、李碧念、张继业、黎华玲、林朝晖、余谦梁、郑世波、王丽丽、宋宇、吴丹妮、唐霁、刘春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