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划重点:上海今年这么干!

上海证券报

  经济实现5.5%增长有底气,上海市市长龚正介绍新招、实招、硬招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1月23日顺利闭幕。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上海市市长龚正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龚正说,今年上海市经济增长目标定在增长5.5%左右。尽管困难挑战不少,但是上海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有信心、有底气通过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关键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一步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全面落实刚刚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的“十个聚力”。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十个聚力”的背后,是上海要在制度创新等领域的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新动能新赛道的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平台等要素的集聚能力有进一步提升……

  制度引领

  推进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

  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2022年,上海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在制度创新上实现突破。

  其中,浦东引领区建设是一张“王牌”。龚正说,上海明确了“两特四区一中心一样板一保障”的主要任务,加快打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

  其中,“两特”就是浦东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适合条件的地方实施综合保税区政策。

  “四区”是指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过程中,浦东要成为核心承载区、核心区。

  “一中心”就是要把浦东打造成国际消费中心。

  “一样板”是指在现代化城市治理方面,浦东要做好示范。

  “一保障”是指重大改革需要法治保障。

  龚正说,今年上海要在浦东推进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建设一批重大功能性平台,包括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国际油气交易和定价中心等;推动制定一批浦东新区的法规,今年将围绕绿色金融、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积极配合上海市人大开展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与支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

  对于临港新片区,龚正说,今年临港新片区要推进新一轮制度开放,在实施好国家出台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同时,抓住RCEP生效的机遇,在贸易监管、金融开放等领域实行更大程度的风险压力测试。

  制度创新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关键词。截至目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已累计形成78项制度创新成果。龚正表示,2022年,示范区将继续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争取育出更多“良种”播撒四方。制度创新将突出深化和集成。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攻坚突破,努力形成更多更具含金量的制度创新成果。比如,建立人才协同创新引领机制,推动人才跨区域畅通流动等。

  项目依托

  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为稳定经济发展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上海将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根据此前规划,2022年,上海要全力落实重大项目年度投资目标,2022年市重大工程计划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大计划新开工项目协调力度。

  其中,“五大新城”作为上海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今年将实施“十大行动”,重点深化“一城一名园”建设,重点推进“一城一枢纽”。

  龚正说,“五大新城”中,每个新城都要建一个三甲医院,每个新城都要有一个大学或者大学校园园区,每个新城都要有一个市级文化体育设施。要向新城倾斜,加快保障型住房的建设。每个新城环城都要打造一个生态公园带,每个新城都要有一个100公顷以上公园的绿地。

  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龚正说,上海2022年要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上持续用力。今年将推进金山至平湖铁路线等跨省市项目,还要加快沪苏湖高铁、市域铁路嘉闵线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交通门户枢纽的功能。

  为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龚正说,2022年,项目建设要突出集中度和显示度。重中之重就是全力推进“水乡客厅”建设,沪苏嘉城际铁路和淀山湖岸线治理等工程也要实现开工建设。

  在住房市场,龚正说,“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建设筹措47万套(间)以上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去年建设筹措了6.7万套(间),今年计划完成17.3万套(间),加起来是24万套(间)。也就是说,用两年时间完成五年任务的一半以上。

  新动能提升

  走出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之路

  在产业发展方面,上海既要全力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上海方案”,又要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强化新赛道布局和终端带动。

  发布会上,数字化转型、新能源汽车等城市发展新动能成为高频词。

  龚正表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关系上海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一年来,各领域数字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下一步,上海将聚焦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环境优化,尽快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全面数字化转型之路。

  “上海将继续下大力气提升各方的参与度、便捷度、体验度。更加注重市场化力量参与,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开放平台、龙头企业、示范园区。同时,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服务深度融入生产生活。”龚正说。

  同时,上海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地。

  龚正表示,从产业发展看,新能源汽车2021年产值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200%。到“十四五”末期,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过120万辆,产值突破3500亿元,建成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充电网络。

  “近期,上海还将出台实施意见,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上海将继续统筹推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推广应用、数据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新能源汽车大赛道上,加快培育发展新优势。”龚正说。

  聚焦人才

  营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龚正在发布会上屡次提到人才。他说,上海要聚焦人才关切的落户、居住、医疗、教育等问题,提升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让各类人才在上海都能够获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为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上海将坚持破立并举,着力做好“加减乘除”四个方面的工作:

  在激励上做加法,完善揭榜挂帅等激励机制,提升人才的获得感。

  在管理上做减法,加大放权松绑的力度,积极稳妥地下放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科研管理等权限。

  在扶持上做乘法,整合科创、金融、信息等要素资源,放大对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乘除效应。

  在评价上做除法,着力破解“四为”,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尽其才评价体系。

  龚正还说,上海要加快打造一流科研队伍,特别是“四支队伍”:国家队,依托国家级科研机构,集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地方队,推动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培养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才俊;民间队,支持华为青浦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发展高水平研发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国际队,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联合实验室、外资研发中心等,上海要大力引进世界级的顶尖人才和团队。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