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海联交所聚焦六项重点工作 写进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联交所微信公众号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2022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去年总结与今年任务中,有六项由上海联交所承担或参与,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联交所工作的充分肯定。

  “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等试点政策落地”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在市金融局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联交所积极支持推动上海股交中心申报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资格。11月26日,证监会正式复函市政府,同意在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试点。截至12月31日,共有4单基金份额完成挂牌,挂牌总份数7.42亿份,成交总份数为7.4亿份,成交总金额约为6.68亿元。监管机构初步肯定了份额转让平台运行成效,市场主体给予了高度关注,一批央企基金、地方国有基金、政府引导基金、金融机构主动与上海股交中心对接,储备项目达60余单。同时,上海联交所主动对接浦东新区,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共同构建私募基金份额转让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把服务私募基金产业发展作为助力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抓手。

  “完成股交中心与联交所等专业化重组整合”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2021年3月11日,上海股交中心整体划转至上海联交所,上海产权市场和区域股权市场双向赋能,全力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塔基。划转之后,为支持股交中心更好发展,联交所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明确了推进申请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业务等13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方案,作出了加快实施市场化激励机制试点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安排,放大了“1+1>2”的改革效应,强化了中心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了中心干部员工的获得感。

  “完成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推进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

  2020年5月1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网三平台”升级改造工程,明确由上海联交所作为项目实施载体,要求联交所下好上海市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先手棋”。2020年12月24日,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为中心揭牌并开通“一网交易”总门户。2021年12月7日,市公共资源交易金额首破万亿大关,成为本市首个万亿级交易平台。截至2021年末,全年累计成交额11131.90亿元,同比增长近22%。一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持续推进“一网交易”系统建设,完善平台功能,目前已上线运行覆盖“一网三平台”的22个主要功能模块,提升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创造了若干个第一,市场主体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在国家考核排名中稳步上升,2021年10月、11月连续两个月排名全国第二。

  “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

  2021年11月,上海联交所作为发起方之一,积极参与筹建上海数据交易所,发挥要素市场运营经验,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沪上线运行”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上线启动仪式在北京、上海和湖北三地会场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宣布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上海分会场活动并讲话,市长龚正为全国碳交易首批成交企业代表颁证。上海联交所举全所之力,协同各方,日夜奋战,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全国碳市场的所有筹建工作,确保了启动仪式和首日交易的顺利进行,得到生态环境部、市政府和相关各方的充分肯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金额76.61亿元,二级市场碳配额现货交易量是同期欧盟碳市场的25倍,韩国市场的55倍,处在位于全球主要碳市场首位。

  “深化央地融合发展,拓宽央企服务保障‘一企一方案’覆盖范围”

  上海联交所认真贯彻落实市《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一企一策”服务策略,建立投行化服务团队,发挥集团化、多平台协同优势,加大服务中央企业混改、“两非”剥离、重组整合力度。针对中央企业总部调整布局的情况,联交所新设央企业务上海(长三角)总部,提高对上海和长三角区域各级央企的服务响应速度,增强属地服务保障力度,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巩固对宝武集团、东方航空、中远海运、中国商飞等在沪央企加大专业化服务的同时,对新落户上海的电气装备集团、中船集团,主动上门对接,为其下一步整合重组、转型发展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