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银行业勇担使命 耕耘“希望的田野”

石诗语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在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方面,《意见》明确指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日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就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乡村金融深度赋能等议题建言献策。代表委员表示,要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的金融投入,加大对乡村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

  金融资源持续向农村地区倾斜

  近年来,银行业在提升乡村金融服务质效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农村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银行业服务农村金融的物理网点、自助机具和线上服务渠道不断协同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乡镇覆盖率超过97%,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接近100%,做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农村信用基石也进一步夯实。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6.84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9141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增加1260亿元。

  此外,金融资源持续向农村地区倾斜。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43.2万亿元,在各项贷款余额中占比超过20%,增速保持领先地位;县域金融机构不断强化存贷比,提高乡村建设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资源适配性。

  不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健全乡村金融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文爱华说:“相比城市金融体系而言,目前的乡村金融体系,仍然存在市场体系不完整,市场结构单一;监管政策不适配,措施单一;组织体系不完整,服务主体单一;产品体系不完整,金融服务单一等问题”。

  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的金融投入

  银行业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主动担当使命,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首要的是,金融资源要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的金融投入。”刘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发布的《意见》明确指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于此,银行业将围绕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菜篮子”产品供给,持续加大信贷服务供给。着重加大对产粮大县的信贷投入,抓住种子和耕地两大核心。

  产业兴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银行业需加大对乡村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针对乡村产业分散、信息不全等问题,文爱华建议,推进数据化、信息化、平台化、圈链化服务,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重点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乡村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金融机构要加大中长期信贷投入,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刘峰说:“要重点支持乡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卫生、清洁能源、人居环境改造等乡村建设重点领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前提下,探索创新金融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方式。”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代表委员指出,乡村金融具有一定特殊性,乡村金融体系仍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孔发龙介绍,目前,从事涉农金融业务的银行类型虽然很多,但专属性、系统性、协同性并不强。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协常委、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赵应云指出,农村中小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认可度不高,其资本补充面临的现实阻碍较多。“目前农村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途径实际只能依赖自身盈利积累、增资扩股、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等方式,资本补充渠道较窄。”

  文爱华建议,增强政策的适配性,加大政策与制度的保障和创新,提供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与指引。“针对乡村金融创新,很多方面都需要突破原有制度的特质特征,创新优化监管政策和制度,提供适配乡村金融的差异化政策。”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