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11月主要生产需求指标稳中有升

连润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今年前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9%。

  专家表示,11月,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创新动能继续增长,经济整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但要看到,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服务消费潜力继续释放

  “整体上看,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特别是上年同期基数显著下行的影响下,11月消费、工业生产等多数宏观数据的同比读数都有较大幅度上行。若剔除低基数效应,当月经济修复态势较为平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生产供给稳步回升。从工业看,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个百分点,超六成行业、近半数产品增速均比上月回升。从服务业看,11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3%,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

  国内需求继续恢复。从消费看,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比上月加快2.5个百分点;前11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从投资看,前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与1-10月份持平;制造业投资增长6.3%,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出行类商品销售改善,服务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市场销售增势良好;制造业投资稳中有升,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说。

  此外,外需方面,货物出口由降转增。数据显示,11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7%,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下降态势。“从贸易方式、贸易主体、贸易伙伴看,贸易结构保持优化。”刘爱华说。

  王青表示,宏观政策在稳增长方向持续用力,四季度经济延续稳中向上势头。

  新动能产品生产高速增长

  11月,创新引领成效继续显现。具体而言,高技术制造业明显回升,高技术产品较快增长。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个月加快4.4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

  其中,在航天强国建设推动下,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0%;随着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1.8%,其中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电子电路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行业分别增长92.2%、36.1%、20.4%、18.2%。

  新动能产品增势良好,“新三样”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工业转型不断推进,新兴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新动能产品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表示,11月,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三样”相关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44.5%、38.7%,有力支撑了全国“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高速增长。

  孙晓表示,随着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显效,高技术制造业明显加快,新动能不断成长壮大,工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4年产业政策重心料是科技引领,前瞻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高东升此前表示,将进一步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政策持续发力显效

  “从前11个月情况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稳中有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实现。”刘爱华说。

  国联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樊磊认为,从11月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我国实现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基本成为定局。

  展望未来,刘爱华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仍具有良好支撑和有利条件,市场空间广阔,产业体系完备,物质技术基础雄厚,人才红利不断增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宏观政策空间较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不过,专家提示,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当前内生动能偏弱、政策带动效果较强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红塔证券宏观研究员杨欣表示,接触型聚集型商品及服务消费维持高景气度,商品零售增速的波动性反映出内需动能仍待稳固。此外,地产领域,北京、上海进一步调整优化楼市政策,后续还需更多政策落地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社会有效需求特别是内需仍待巩固提振,居民消费预期和消费行为仍需稳定,具有带动放大效应的有效投资仍需加强,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需加速形成。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