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向新向智向未来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吴科任 杨洁 段芳媛 彭思雨 杨梓岩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利用新兴数智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突出科技创新,打造现代化在线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新范式;鼓励国产智算软硬协同,支持大模型创新与应用;加快推进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发展……多名代表委员立足行业现状及趋势,热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他们认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本报记者 吴科任 杨洁 段芳媛

  推进经济新动能成长壮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推动生产可能性曲线实现新的拓展和跃迁。”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尖端技术,正在变革、重组生产要素。

  全国政协委员、知乎CEO周源告诉记者,人工智能技术为技能培训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促进技能培训行业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落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职业技能培训行业可以实现更加个性、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体验。

  人工智能被看作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加速迭代,已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

  ——以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绿色工厂为代表的生产新模式,正在重塑传统产业的面貌。

  “过去几年,我们全力贡献产业数字化领域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提供包括全栈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全球化的服务能力,携手产业和行业伙伴加快推进数智化创新应用的规模化商用,在工业现场网、工业制造、矿山、钢铁、港口等多个领域形成一系列标杆案例。”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苗伟对记者表示。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工信部等七部门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绿色低碳高起点发展,培育制造业绿色融合新业态。

  ——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锻造更强的产业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董事长卢铁忠表示:“我们正在围绕工业发展以及人类生命健康需求,探索核能的多用途利用,不断释放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和社会价值。秦山核电站机组利用冬季剩余热能,已经实现给居民供暖,代替了原来碳排放比较高的煤电供暖,这就是一种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体现。此外,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高温气冷堆的高温蒸汽,能够满足绿色制氢要求。”

  我国经济新动能不断壮大。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944.3万辆,同比增长30.3%;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5.4亿千瓦,同比增长54.0%;服务机器人产量783.3万套,同比增长23.3%;3D打印设备产量278.9万台,同比增长36.2%。

  前瞻布局未来重点产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刻不容缓。

  “作为未来产业,量子科技距离技术成熟仍有很大一段距离,可一旦成功部署,产生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我国作为后发国家,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路径仍在探索,企业的研发实力有待提升。”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主席杨智表示,量子科技被普遍认为将引领下一次产业革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战略制高点。

  杨智认为,我国应尽快打牢基础研发力量,布局新兴研发力量,强化企业研发力量,形成“产学研用资”协同的研发体系。比如,加快量子科技产品国产替代和技术换代,支持下游应用单位逐步使用国产化量子科技产品。

  脑机接口更是时下产业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热门前沿技术赛道。全国人大代表、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表示:“脑机接口技术从学术探索正快速走向应用转化。脑机接口技术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交互,在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加速我国推进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黄立建议:一是完善植入式脑机接口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相关技术标准。二是鼓励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上市体制机制创新,加速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化进程。三是建设国家级脑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创办综合性医工结合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工信部等七部门近日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

  激发创新主体更大活力

  “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升级,关键因素在人才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人才,而且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周源说。

  多名代表委员认为,要多策并举调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积极性。“生命科技产业有望成为我国实现科技创新和生产力跨越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机遇。我们将深入推进‘二次创业’,持续研发创新,加大对生命科技关键底层技术、关键赛道的投入,深入打造精品工程,努力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在1到3个细分领域做到全球前三。”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说。

  贡献“最强大脑”,广大中小科技企业当仁不让。张学武表示,在产业主体中,中小企业占比90%以上,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张学武认为,国家应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多向中小企业倾斜,激励中小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高质量稳健发展。具体包括: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设立中小企业技术转让资金,促进成果转化;在财政资金科技计划中引入充分竞争机制;加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

  多名代表委员认为,要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效能。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表示,生物医药行业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金额大、研发成果不确定”的特性,在发展过程中,持续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是推动项目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登陆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有效解决了医药创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金问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和发展,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日益重视和政策支持力度的逐渐加大,企业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取得新的成绩。”丁列明说。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降低通用大模型安全风险


  本报记者 彭思雨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近日表示,通用大模型的安全是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发展、实现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他建议,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鼓励并扶持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业担起大模型安全重担,为解决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提供坚实保障。

  周鸿祎表示,2024年是大模型应用场景元年,中国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模型发展之路。在许多垂直领域,其实不需要千亿规模的大模型,百亿大模型足够赋能百行千业。中国发展大模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借助产业和场景的优势,将大模型与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相结合,寻求垂直化和产业化落地,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对此,周鸿祎建议,政府、央国企率先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聚焦“小切口,大纵深”,推动大模型垂直化、产业化落地;鼓励企业在定制AI前,做好知识管理,将企业大数据平台升级为企业知识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大模型与数字化业务系统深度结合,同业务流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模型价值。

  谈及如何保障通用大模型的安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发展,周鸿祎建议,国家给予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业专项扶持政策,更好发挥其解决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内容安全、数据安全、科技伦理、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研究制定保障通用大模型安全的标准体系,推动通用大模型开展安全评测、接入安全服务,降低通用大模型安全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推进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创新


  本报记者 段芳媛 杨梓岩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和核心,建议加速推进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发展,打造综合性产业研究平台,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脑机接口产品注册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加快产业布局

  “脑机接口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加快产业布局、争夺技术高地势在必行。”黄立表示,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脑机接口技术上不断发力,取得进展,正是坚定走好自主创新之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

  黄立介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脑机接口技术从学术探索正快速走向应用转化。脑机接口技术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交互,在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培育发展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争取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黄立建议,充分发挥武汉科教资源和医疗资源优势,筹建国家级脑科学技术创新中心,逐步实现脑科学前沿技术开发到商业化应用。同时,科学技术部等相关部门支持在武汉建设国家级脑科学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技术创新中心在全球范围引进顶尖脑机接口专家,聚集全产业链各细分领域专家协同研究,致力于打造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产业化发展的综合性医工结合平台,最终将研究成果落地中国。

  推动产品落地

  黄立认为,有必要考虑将脑机接口类医疗器械的评审认定、使用管理纳入医疗器械管理体系和卫生监管体系。建议加快开展脑机相关医疗器械技术指导原则、标准制定与评估工作,搭建符合监管要求的评测验证环境,研究构建脑机接口的软硬件评价体系和验证方法。加快推动植入式脑机接口国家标准研究、立项和起草工作,同时进一步确定脑机接口临床应用标准,建立行业标准体系。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科技伦理审查标准,进一步细化、明确植入式脑机接口伦理临床研究审查要点等。

  在脑机接口产品的临床审批和上市方面,黄立表示,我国在脑机接口产品的安全、伦理、临床审批、落地转化等问题上,亟需加快开展脑机相关医疗器械技术指导原则、标准研制与评估工作,搭建符合监管要求的评测验证环境,构建脑机接口的软硬件评价体系和验证方法。

  同时,应鼓励有前期研究基础的企业参与相关标准制定,形成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脑机接口技术在生产制造、临床应用等方面遵循法律规定和符合道德准则。

  黄立建议,鼓励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上市体制机制创新,加速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化进程;有关部门组织发布植入式脑机接口注册与备案管理相关办法,明确植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医疗器械审批要求;明确脑机接口风险界限标准,开辟脑机接口产品注册审批绿色通道,对脑机接口相关产品进行高效审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指导临床试验的实施,使植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尽早尽快开展临床研究。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