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工商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周轩千上海金融报

  国际金融监督和协调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近日公布了今年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国工商银行(行情,问诊)进入了这一名单,使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从28家增至29家。在这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16家来自欧洲,8家来自美国,5家来自亚洲。

  2011年11月,FSB委托巴塞尔委员会制订并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和监管政策框架,提出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和全球活跃程度五个维度、运用12个指标评估银行的全球系统重要性。此后每年巴塞尔委员会都会重新测算银行的全球系统重要性分值,超过门槛值的银行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候选行,经G20首脑峰会批准后,由FSB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巴塞尔委员会还根据系统重要性分值将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分为4组,分别适用于1%—2.5%的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要求。工行列在系统重要性第1组,附加资本要求为1%。根据《巴塞尔协议》,国际活跃银行最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分别为7%和10.5%,工行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最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8%和11.5%。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工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1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0.48%,这意味着工行将无须为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而额外补充资本。

  据介绍,今年工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全球领先的各项指标是入选的重要基础。目前,工行的总资产、存款、贷款、一级资本、市值、利润等主要指标均居全球金融同业首位。2013年《福布斯》杂志按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和市值4项指标排名的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中,工行是全球最大企业。《财富》杂志按营业总收入排名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工行列商业银行子榜单首位。在《银行家》杂志按一级资本排名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工行以一级资本1606亿美元名列榜首,成为该榜单发布近50年来首家登顶的中国银行(行情,问诊)。

  再者,国际化的长足发展是入选的关键因素。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工行的海外资产规模已达到1822亿美元,占集团总资产的比重上升至6%。目前,工行已基本搭建起了全球化的网络布局,境外网络扩展至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家机构,加上作为非洲主要银行—南非标准银行的最大单一股东,与其在非洲18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工行逐步将国际化战略重心向推动境外机构本土化、主流化、差异化发展转移,通过强化重点产品线向海外延伸和境内外联动等措施,增强了境外机构竞争力,提升了经营发展水平,上半年境外机构实现税前利润1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推进也带动了工行全球系统重要性分值的增长。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10月份发布的报告,人民币已超越瑞典克朗、韩国韩元及俄罗斯卢布,成为全球第八大交易最活跃的货币。今年前三季度,工行办理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33.42%,人民币清算网络已覆盖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在当地监管允许的所有境外机构均已开办跨境人民币业务。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2月8日正式授权工行新加坡分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这是中国央行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国家选定人民币清算行。自5月27日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正式对外营业以来,各项人民币清算业务运行平稳高效,清算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新加坡人民币清算行业务量已过万亿元,清算网络遍布31个国家和地区,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