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推销电话骚扰你几年?维权成本高市民多忍气吞声

李雯洁羊城晚报

  我被推销电话骚扰6年!

  叶小姐不胜其扰,苦苦追问“我的信息被谁卖了”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雯洁、实习生温弥恩报道:这几天,家住荔湾区的叶小姐很郁闷,消停了几个月的电话推销又来“骚扰”她。“我从07年第一次接到自称来自百度公司的推销电话起,便明确表示不需要此类服务,可至今他们还频频致电,整整6年了”!叶小姐烦不胜烦。

  市民困扰:电话打了6年!

  2007年,叶小姐曾在广州某外贸公司上班,自此,便不时接到自称百度公司网络推销员的电话。

  “他们问我是不是××贸易公司的叶小姐,要向我推销他们公司的搜索服务,第一次我就明确拒绝。可每隔几个月还是会接到他们的推销电话。”叶小姐说,2007年底,该贸易公司就已经关闭,本以为对方不会再拨打她的手机推销服务,然而情况并没有改善。从2007年到现在,叶小姐还不时接到推销电话。

  叶小姐表示,自己去年曾打电话到百度广州分公司投诉,“他们说会处理,结果还是有人再打电话来骚扰我。”就在本月8日,她再次接到一名自称百度公司推销员的电话。这回终于忍不住,愤而致电本报投诉。

  百度承诺:保证不再“骚扰”

  就叶小姐的遭遇,记者联系了百度广州分公司。工作人员称,“电话骚扰”的情况,可能是因为这几年更换过一批销售人员,但客户资料没有及时更新,因此销售还一直向老客户推销服务。并让记者提供叶小姐的联系方式,称会将此号码进行屏蔽,今后不会再有百度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其电话推销业务。

  叶小姐明确表示,她此前并没有咨询过此类服务,为什么个人信息会“泄露”给百度公司?另外,一些教育机构也曾多次致电,而保险公司的“骚扰电话”就更多了。“希望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保护老百姓的个人资料不被随意泄露,同时让买卖个人资料者受罚”。

  对此,百度公司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公司销售人员会通过各种渠道拿到潜在客户群的个人信息,“但这是属于销售人员私下的行为”。

  律师之见:维权成本极高

  “泄露他人信息就构成了侵权,市民有权对侵害人提出赔偿要求。”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表示,但是像叶小姐所遭遇的情况,由于情节并不严重,少有个人起诉。“起诉他人泄露自己个人信息的成本非常高,同时损失也难以鉴定和计算,维权手段也不完善,多数市民选择了忍气吞声”。

  朱列玉同时表示,如果确实存在这种将个人信息打包买卖的情况,便已经构成了犯罪,情节严重的话,国家公安机关可以利用公权,进行调查取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