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金公司助力国开行发行“碳中和”金融债 国际化发行引领绿色债券新发展

张利静 罗晗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前,中金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助力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3年期200亿元的“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全球发行。这是目前最大规模的“碳中和”债券。

  3月19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对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全球利率业务执行负责人孙琳和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负责人陈健恒进行了独家采访。在孙琳看来,未来“碳中和”金融债的发行量会进一步增加。陈健恒认为,2021年在“碳中和”概念的引领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规模会显著增长,国际化程度也将提升。

  境外机构踊跃认购

  国际化程度提升,是此次债券发行的一个鲜明特征。孙琳表示:“从我们的一些询价信息反馈、预发行情况、推广情况来看,有大量的境外投资者在关注这个项目。客户询价非常踊跃,特别是欧洲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者对此兴趣浓厚。”

  从发行结果来看,本期债券中标利率3.07%,低于同日发行的同期限国开债;全场倍数为8.19倍,创下今年以来同期限国开债认购倍数新高。此外,本期债券境外订单量超过100亿元。

  谈及本期债券受到国际投资者认可的原因,孙琳表示,一方面得益于本次发行的高标准,另一方面是由于此次采用的“债券通”渠道为境外机构提供了投资便利。

  “本期债券是我国首单获得国际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贴标认证的‘碳中和’绿色债券,全面对标了绿色债券原则、气候债券标准等国际公认的框架,信息披露频率也高于国际通行做法,提高了在国际债券市场的认可度。”孙琳解释道。

  金融机构举足轻重

  此前“碳中和”债券发行主体多为能源、交通、建筑等行业的企业,而本期债券发行人国开行为金融机构,而且属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孙琳认为,金融机构类发行人对于“碳中和”债券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现有经济结构对于高消耗、高污染的能源依赖程度较高,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转型融资的需求肯定非常大。”孙琳指出,我国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尤其是中小企业。而在整个金融体系之中,金融机构是核心媒介,在信息获取和资源分配上有特殊优势。

  “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碳中和’债券,可以在源头上去引导‘碳中和’项目的信贷需求,激活信贷体系,支持绿色产业和转型融资。”孙琳认为,未来将有更多金融机构发行“碳中和”债券。

  引领绿色债券市场发展

  “碳中和”债券作为绿色债券中的创新品种,从诞生之日起就拥有高标准和高关注度,有望引领整个绿色债券市场的新发展。

  本期国开行“碳中和”债券面向境外投资者发行,目的之一就是助力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绿色金融的政策、标准、产品的认可度和市场参与度。陈健恒表示,在绿色债券市场,国内诸多标准趋于统一且日益与国际标准接轨,而“碳中和”概念有望加速这一进程。在他看来,中国绿色债券全球化的关键在于“国内标准是否被国际投资者所认可”。

  此外,“碳中和”这一概念在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碳中和”债券处于起步期和增长期。陈健恒预测,在“碳中和”概念引领下,2021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或将达到5000亿-8000亿元,创历年新高,占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比重有望跃升至20%-25%。

  陈健恒认为,配套支持政策将逐步出台。“监管方面可能也在探索,相信接下来指引政策和一些相应措施会逐步出台。未来,在发行端和投资端,可能都会有一些鼓励政策,促进市场规模提升。”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