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平安理财首席财务官李岩: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围绕客户需求打磨自身“武功”

魏倩上海证券报

  作为首批获准开业的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平安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平安理财)已从老产品整改、产品体系、投研体系及如何建立差异化优势等方面,逐渐摸索出一条清晰的发展之路。

  眼下,在大财富市场上,公募基金规模直追银行理财规模,熬过阵痛期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虽然还处在发展初期,但挑战也近在咫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理财子公司来说,未来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建立差异化优势。”日前,平安理财首席财务官李岩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自成立以来,平安理财在稳妥有序推进老产品压降的同时,围绕客户低波动、稳定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需求特征,正在构建以“活、稳、优”为主要特征的产品体系,将重点发力产品创新和锻造科技能力。

  平安理财刚开业一年,已实现盈利。截至2021年6月末,平安理财总资产63.69亿元,净资产59.89亿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69亿元,净利润8.2亿元。

  非标问题资产回表 轻装上阵

  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仅剩不到四个月,银行理财业务的整改工作正处于冲刺阶段。

  “到目前为止,我们存量产品已经整改得差不多,年底可以压降完毕。”李岩向记者表示,平安理财整体业务推进状况不错,无论是产品规模还是结构。资管新规落地后,我们持续按照要求,在过渡期积极推进业务净值化转型。

  与其他理财子公司不同,平安理财是平安集团一级子公司,与平安银行平级,属于业内“高配”。今年年初,平安银行管理层明确表示,已提早一年完成非标理财问题资产的回表,出清“历史包袱”。“现在是轻装上阵状态。”李岩表示。

  平安银行2021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7561.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6%;老产品占理财总规模比例下降至18.4%,压降进度在行业中排名靠前。

  平安银行称,在资管新规过渡期收官之年,平安理财在稳妥有序推进老产品压降的同时,在理财销售管理、客户经营服务、产品体系搭建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谈及眼下面临整改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李岩表示,新规会带来三个明显影响,规模受限、收益率下降以及流动性降低。平安理财希望,过渡期内这类产品能实现“软着陆”,也就是既能符合新规要求,又能维护住客户体验。对此,平安理财已在着手准备响应监管要求:一是增强场景化功能,提升体验,替代收益率损失;二是通过平安理财在固收投资上的优势,维持住收益率的竞争力;三是考虑增加短期固收类等替代性产品,帮助客户适应和过渡。

  投研体系基本成熟 产品重点布局“固收+”

  银行系理财公司在固收、非标投资领域具有优势,但在权益投资方面,无论是队伍还是投研体系都尚处建设阶段。从全行业来看,各家理财子公司都需要重构投研体系和产品体系。

  据李岩介绍,根据银行理财客群比较稳健的特征,平安理财构建了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投研体系,通过科技力量和手段来实现风险的监测和管理,比如内部通过数据化经营和现代化运营,减少操作风险。

  据了解,在研究端,平安理财搭建了专门的研究部门,团队成员覆盖宏观政策研究、大类资产配置等领域,为未来碳中和、ESG绿色金融、养老主题等新兴领域布局积蓄能量;在投资端,平安理财引入高端投资人才,正在着手打造多资产配置平台,通过量化模型和主观分析相结合,从经济政策、资产基本面和估值、市场情绪等多个维度,对大类资产在不同时间上深入分析,同时采用组合构建模型,为各条产品线提供动态的最优资产配置指引。

  在产品端,平安理财也搭建了一个相对完善、更多元化的产品体系,推出了符合资管新规的净值化新产品线,涵盖现金管理类、固收类、权益类资产增厚的“固收+”等热门产品。

  “现在我们处在规模增长和获客的发展阶段,首要目标是希望产品收益率比较稳,因此,固收类和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较大。”李岩说,“固收+”类产品也在重点布局,未来会逐步提升规模占比,希望未来“固收+”类规模占比能够达到20%以上,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占比在40%以下。

  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平安理财认为,下半年市场可能还会比较震荡,方向性机会不多,但是行业分化会比较严重,会有一些好的选股机会。“我们会持续发挥在FOF和MOM领域优势,提升产品整体收益和稳定性。”李岩说。

  产品和科技驱动 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大财富市场是一座“富矿”,除了同业机构,理财子公司还面临公募基金、券商等金融机构的多头竞争。特别是公募基金,目前基金规模直追银行理财规模,会否对银行理财市场形成一定冲击?

  李岩认为,从数据来看,现阶段公募基金发展速度的确很快,银行理财业务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的增幅比较小;但也要分结构看,银行理财老产品在不断压降中,整体规模并没有降低,这意味着新产品增长很快,如果统计增幅,可能不逊于公募基金。

  目前市场比较集中的观点是,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零和”竞争,产品体系和客群特征也不完全重合。

  在李岩看来,首先,国内的理财客户基数比较大,为各类资管机构发展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赛道;其次,随着“金融脱媒”速度加快等,财富管理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大,资管机构并不是在一个存量市场上竞争;第三,理财子公司和公募基金在产品形态上也有一定区别,公募基金是以相对收益为主,理财子公司是以绝对收益为主,相互间是可以相互赋能、借力的关系。

  李岩表示,目前各家理财子公司成立时间还比较短暂,在新的监管要求下,大家都要摸索发展路径,客户也有一个适应成长的过程,目前还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发展差异。但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财子公司都会打造出自己的差异化能力。再过两三年,差异化特征便会逐渐体现出来,比如资产回报比较稳、服务体验特别好、运营能力特别高效等。

  据悉,平安理财的差异化能力构建,重点将放在产品创新和科技能力锻造上,希望成为一家具有“科技型资产管理机构”和“全品类开放式理财平台”特色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