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岛银行:打造现代商业银行“金融名片”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王珞)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1996年11月21日,青岛银行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下正式揭牌开业,依托青岛这座开放且充满生机的城市,走上了现代商业银行建设的探索之路。 

  逐梦25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蹒跚学步到羽翼渐丰,从崭露头角到高歌猛进,青岛银行见证了青岛经济的崛起与腾飞,也在服务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成长与壮大。 

  这不仅是现代商业银行不断成长的缩影,也记录了金融企业在新时代不懈追逐的时代精神。 

  时序更替,坚守依旧。如今的青岛银行依旧紧跟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建设步伐,已经成长为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拥有金租和理财两张高含金量金融牌照的中型银行,用真诚和专注打造了青岛金融业的亮丽名片。 

  “乘风破浪”勇开拓 打造金融特色名片 

  11月21日,青岛银行25年周年庆在回顾和重温历史奋进历程中拉开序幕。 

  青岛银行走过的,是紧跟时代脉搏、勇追发展浪潮的25年。二十五年来,青岛银行作为社会公年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和践行者,以实际行动展现企业风采、助力名城建设。 

  青岛银行董事长郭少泉在青岛银行成立25周年庆典的致辞中提到,青岛银行的成长,既见证了银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也经历过经济发展放缓的惊险挑战。 

  25年间,青岛银行成功实现A+H两地上市,圆了几代青岛银行人的期盼和梦想。青银金租、青银理财两家子公司先后开业,母子公司协同发展的金融集团格局初步形成。 

  资产规模从最初的不足50亿元,发展到目前的超越5000亿元,管理总资产7000亿元,实现了百倍增长。网点从最初的只在青岛市区的38家,到目前遍布齐鲁大地的161家,为全省各地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日益便捷、丰富、强大的金融服务与支持。 

  年度营业收入从最初的不到两亿元,发展到去年的突破百亿元。员工数从最初的不足千人,发展到目前的近5000人,中高端金融人才日益增多,成为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之一。 

  这其中,青岛银行每一次创新,每一项变革,都是青岛银行创业者们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最好诠释;二十五年开拓进取,点燃顽强拼搏的决心;二十五年厚积薄发,坚定走向卓越的信心。 

  薪火相传庆周年 砥砺前行谱新篇 

  青岛银行以青岛为名,服务齐鲁大地,深耕区域经济,积蓄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机制和力量。慈善与公益已经成为青岛银行近年来庆祝活动的保留项目,多年来,青岛银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履行企业公民的义务,持续开展助学助教、扶弱济贫、绿色环保、乡村振兴四大方向的公益活动,累计捐款超过5000万元,贡献出青岛银行“金融向善”的一份力量。 

  2014年成立“青银梦想爱心基金”,2017年设立“青银慈善基金会”,以可持续、规范化方式,推动青岛银行公益事业稳健发展。贵州安顺 “励志班”“铭志班”、甘肃陇南“心耳康复 光明行动”项目、西藏日喀则少年艺术团设施改造、莱西七星河村幸福养老食堂建设等等,都体现了青岛银行人的责任与爱心。  

  借成立25周年契机,青岛银行发布了“青岛银行助学圆梦基金”,进一步助力莘莘学子梦想腾飞。逐渐落地的四大方向的慈善基金项目成为过去25年,青岛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 

  传递“民生温度” 握紧社会公益事业“接力棒” 

  作为一家以服务为本的商业银行,青岛银行以创新金融 美好银行为愿景,不断丰富扩展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25年奋进,不忘初心。青岛银行一直以来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创建青岛市金融业首个党建文化品牌“青银融万家”,目前已命名基层特色品牌53个。坚守金融初心,紧跟国家战略,服务省市经济建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推动共同富裕。 

  发行乡村振兴卡,推出乡村振兴贷,设立惠农助农点,将现代金融服务延伸到村民家门口,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行全国首支碳中和理财产品,发放山东首笔碳中和贷款,积极落实国家“双碳”计划。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搭建,上合示范区、自贸片区打造,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青岛银行都充分发挥法人银行、A+H上市银行优势,先行先试、善作善成。今年6月8日,青岛银行发布国内首个蓝色金融品牌,与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共同探索发展蓝色金融。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青岛银行将围绕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发展蓝图,发挥金融集团、区域性法人银行和A+H上市银行的优势,再提升、再攀登、再超越,携手共进,拥抱未来,开拓未来,共享未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