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来生再牵你的手——忆黑土地上的播“火”者马骏

新华网

  新华社长春1月25日电 题:来生再牵你的手——忆黑土地上的播“火”者马骏

  新华社记者段续、徐子恒

  一尘不染的长袍,油亮整齐的头发,浓密的胡须掩盖不住坚毅的面庞,这是马丽颖脑海中祖父马骏永远的青春形象。

  他有至真至纯的深情和忠诚;

  他有烈火般燃烧的执着和激情;

  他,是在吉林开展革命活动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他一生都在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

  他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65岁的马丽颖,一生都在收集祖父的各种资料。许多的故事,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百年前,去见证这位共产党员风华正茂的青春。

  我要牵着你的手

  马骏出生在吉林宁安(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一个回族家庭。他热爱读书,关心国家大事,父亲带回宣传十月革命的俄文小册子,让马骏逐步接触到新思想。他和杨秀蓉结为夫妻后,不论走到哪,都紧紧牵着杨秀蓉的手。

  “奶奶常常讲起这件事。她说,虽然难为情,但心里更多的是对爷爷的信任和依赖。”马丽颖说。

  不仅执意要牵手,就连杨秀蓉这个名字,都是马骏起的。那时,许多妇女随夫姓,杨秀蓉曾被唤作“马杨氏”。

  被新思想洗礼的马骏,看不惯这样的习俗,不仅给妻子起了名字,家里的女眷都被他重新拟了正式的名字。“男女平等,我们要尊重女性。”马骏说。

  1922年,马骏回到家乡,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宁安党小组”,从事地下工作。夫妻聚少离多,天津、北京、吉林……远赴各地开展革命活动的马骏,常常是悄无声息地离家、归来,如此往复。

  即便是短暂的欢聚,也难掩这位共产党员对孩子的爱。留着大胡子的马骏,每次回来都要抱着孩子亲昵好久,硬硬的胡茬总会惹哭孩子。“奶奶和我讲,爷爷看见孩子,‘死稀罕死稀罕’。”马丽颖温情地说。

  革命比生命更重要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至天津,学生们立刻组织起来。正在天津南开学校求学的马骏,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成为学生运动的重要领导人。

  正值“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如火如荼之际,本来已经同意罢市的天津商会,迫于政府压力临时反悔。马骏听到这一消息,迅速赶到商会,要求他们履行承诺。

  会堂里,一位张姓商人接连质问马骏:“马同学家在天津否?在天津有财产否?在天津有家眷否?”马骏均回答:“没有。”张姓商人又问:“马同学家不在天津,在天津也没有财产,可知道罢市给我们商人带来的损失?”

  听到如此挑衅之言,马骏反问张姓商人:生命和财产哪个重要?张姓商人回答:当然是生命。马骏激昂地说:“马骏在天津既无家眷也无财产,但有生命在此。今天我就用我的一条命换你的财产!”

  言罢,马骏一头撞向室内的一个大木柱,当场头破血流,晕死过去。在场的商人们大惊失色,深受感动,会长当即表示立即恢复罢市。天津的革命运动掀起新的高潮。

  别管我,让我和他们“骨碌”

  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大江南北,中共北方区组织被严重破坏。正在莫斯科学习的马骏奉调回到北京,负责恢复党组织工作。当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马骏不幸被捕。消息被秘密传到宁安,杨秀蓉带着刚满3岁的小女儿,当掉所有家当,急匆匆赶往北京。

  正是寒风刺骨的时节,北京一个胡同外,一位女子用尽全身力气,把一个小女孩托举到高高的铁窗前。“看得到吗?”杨秀蓉在外面喊。“看得到。”阴暗的监牢传来马骏嘶哑的声音,却难掩开心。

  “下回你申请特殊接见,这样咱俩就能在屋里见面,我也能抱抱孩子。”马骏隔着一道墙和杨秀蓉大声说。

  第二次探监,马骏如愿以偿。短暂的团聚,让阴冷的监牢里多了些温暖,马骏抱着孩子亲了又亲。当杨秀蓉提出用钱“疏通”把马骏赎出去时,可没想到,这一提议被他严词拒绝。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今后能过上好日子。”马骏说,“你要好好教育孩子,不要乱花钱,别管我,让我和他们‘骨碌’(纠缠的意思)。”句句叮嘱,在杨秀蓉听来,却是锥心之痛。她知道,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

  1928年2月15日,马骏英勇就义。被押赴刑场的路上,马骏还在用洪钟一样的声音不停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长长的胡须随风飘舞,他正义凛然,面无惧色。

  “爷爷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了人民,他不惜牺牲生命。”马丽颖说,“他的精神,我们会一直传承下去,勇敢前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