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食用豆市场:蛋白企业离市沿淮“转战”东北

刘从新粮油市场报

  沿淮大豆产区在经历持续1个月的阴雨绵绵天气后,从本周起天气渐渐转晴,各地豆市也不会因晴而转旺,市场需求开始“暗淡”,蛋白企业已经离市沿淮而转向东北;近期沿淮地区收购量受豆农惜售影响也同步下降,市场阶段性的饱和,促使产区在市场少进慢补的节奏中让价格趋于稳定。

  前阶段抢收的货源有部分区域商户挺价意识较重,忽视了水分过高,错过了出售的最佳时机,目前已出现“发烧”,建议借天晴尽快疏松晾晒,以免造成严重劣变。

  湖北产区的“见风涨”现象也很快在市场出现观望后,出货量大幅下降;受沿淮地区过快涨幅和部分区域水分过高影响,力逼市场以同等价格采购湖北干度和质量稍好的入仓,市场过多转向湖北,让将近1个月的僵持局面突然被打破,湖北收购商表现“受宠若惊”,连续一周湖北各地跟涨迅速。

  本周起市场采购会稍有停滞,其价格同时也会被抑制。苏北豆区也经历长时间降雨,而苏北不同于沿淮的是,部分地区田间仍有近1/3未来得及收获,棵上的霉籽已经出现,质量下降已难以避免。

  东北黑龙江西部地区的油用大豆连日来受美盘和期货小幅上涨影响,油企收购积极性明显提升,但现行价格无法适应因干旱造成减产的豆农心理预期,豆农的惜售与企业的情绪难以合拍,估计收购价近期会有小幅波动或上涨。东北地区豆制品和蛋白企业入市群体渐渐增加,优质豆源将比前期出货活跃,但受特殊的自然环境影响,短期内欲有大的涨幅可能性较 低,建议收购商借机流出。加上国家轮储收购计划的实施,让总量提前释放,减轻后市压力。

  市场观望显现 沿淮豆价将稳

  沿淮地区长时间的降雨从本周开始转晴,大幅降温从此也拉开帷幕,部分晚收获、高水分的大豆也会随温度骤降,自然水分也明显下降;部分收购商高水分入仓的豆源受“抛筛”作用,因变得“实在”,通透性降低,已经出现“发烧”,流入南方市场的也有此现象。加上产区现行价格与市场销售价无法同步增长,同时南北方市场商户均有一定货源,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仅有部分地区小户有“少进慢补”的可能。因此,产区近期空库的商户有可能出现“趁天”抢补库的迹象,但继续高收可能有低卖现象,本周末在各地都会显现趋稳。

  截至上周末,河南漯河大豆收购价基本平稳,为4300~4320元/吨,铁路站台报价4400元/吨;许昌、周口以北地区收购价4260~4300元/吨,店面车板价4360元/吨左右;周口以南集散地质量略差,收购价4240~4260元/吨,店面车板价4300元/吨;永城店面报价4300~4360元/吨,大部分集散地均籽粒偏小,青籽现象较多,收购价4200~4260元/吨,但近期出货量明显下降。

  安徽阜阳、亳州境内各集散地收购价均在4240~4300元/吨之间,但区域间有个别商户出现4340~4360元/吨的现象,这类商户在本周有“保本”出售可能,因其质量、价格与其他地区悬殊;淮北刘桥、百善、铁佛价格已经企稳,在4260~4300元/吨之间,店面报价4360~4400元/吨,铁路站台价需加20元/吨短运费,近期内该地区价格不会明显变化。宿州的埇桥商品质量明显较好,

  但收割前后就没有适合晾晒的天气,收购商抢收提价明显,导致部分商户入仓水分加大,偏僻收购网点已有“发热”现象,店面报价在4340元/吨左右,距铁路站点偏远的集散地,近期外围入市买货的人员将明显下降,其价格趋稳,而干度依然要提升。灵壁、泗县及萧县境内,收购价多在4240~4260元/吨之间,这些地区商品性尚可,但水分偏大,且均离铁路站点偏远,本周出货量将明显减少,仓内部分商户的豆源发热现象高于外围任何地区。

  市场调查显示,销区各地商户均有一定库存,按目前的销售价格,已经与产地现行价格背离,部分地市的销售价格已低于产区现货到货价格。加工商均有近1个月的加工豆源,市场销售将缓慢,因此市场对沿淮豆的采购总量将大幅下降。

  蛋白企业对其价格已确定离市转向,加上产区内大的赌市商同时“止 步”,已明显缺少支撑力度,本周末各地价格均将企稳。下周部分集散地有部分商户会出现报价混乱的局面,但产区售豆高峰已过,许多劳工人员外出和惜售现象增强,收购量也会大幅下降,企稳后的僵持会延续至11月底。

  “三北”情况各异 流量“两重天”

  受沿淮地区价格涨幅过快、水分偏大及质量差异明显的影响,湖北豆区持续僵持的局面短时间被打破,但湖北收购商却表现“受宠若惊”,价格跟涨明显,市场短暂的转向将会缩减采购,流量再度停滞,冲高后的价格在受阻后会重新进入新一轮的僵局。

  上周,湖北潜江、仙桃、江陵及天门境内,市场采购量突然增加,各地收购商反应“灵敏”,同样质量机收的由4360~4400元/吨的店面价,上涨到4440~4500元/吨;而人工收割和机收混合的在4600元/吨左右,店面价已出现4700~4800元/吨,这类货源基本上是沿淮豆上市期的存货,目前各区域均很少有现收豆源,少量的优质豆源在农户手中,豆农惜售仍较明显。

  市场入市湖北突然,由于价格过快增长离市也“去也匆匆”,因此,湖北产区本周收购商会重回“悠闲”状态。

  苏北地区大豆收获时间偏长,早上市的优质豆价格依然坚挺,但部分地区仍有大面积刚进入成熟期就遭持续降雨侵袭,至上周末,田间未收获的霉变籽已在棵上大量出现,商品性大幅降低。本周有部分高地块可收割,而低洼田还有积水现象,这类豆源上市后将给收购商收购增加难度。上述现象在盐城、南通、淮安、泰州面积偏大,睢宁也有较小面积但该区域雨后豆偏多,“泥花脸”豆较多,水分也偏大。苏北区域品种“多、乱、杂”,单收分仓较多,“翠扇”和“伏豆”店面装车价格仍在4800~4900元/吨,而杂豆多在4400~4440元/吨之间,“大乳白”多在微山湖周围,装车价依然在5300~5400元/吨。随着本周待收割的大豆陆续入市,若出现混收将明显使流出量下降,价格同样会出现混乱,市场将会“警觉”。下周起各地在市场饱和状态下受外围影响,观望同样显现。

  黑龙江产区表现略有好转,西部油企入市受连续几天的美盘和大连期货的小幅波动影响,油企收购情绪明显好转,由于收购价低于进口豆价,在3160~3240元/吨之间,豆农受大幅减产后的亏损心理影响,对现行价格并不乐意,惜售情绪明显,估计油企近日会受外盘的刺激将有小幅调价的可能。

  国储轮换豆的收购分布在黑龙江各主产区地市,按预定价格和国标三等进入收购状态,而蛋白企业被“挤出”沿淮豆区后已经入市黑龙江东部区域。山东各地蛋白企业的入厂定价在4080~4120元/吨之间,此价已与东北现行收购均价衔接,但入厂豆源依然寥寥,一旦本周末收购货源再不出现回暖,11月10日前各企业均有提升价格的可能,但幅度不会太大,将在100元/吨以内。东北的特殊气候将会日渐显现,市场有不少商户有补库意向,同时也有豆制品企业选在此时入市,因目前运营压力还不明显。

  综合分析,黑龙江各地均彰显优势,现行价格在受支撑的同时,优质豆区的高蛋白品种有小幅上扬可能,收购商的压力将稍有缓解,但不宜过急提升价格,让入市群体有适应过程,让总量得到释放,给后市的压力减缓留出更好的空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